国家野外台站(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建设成效报告之中篇—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取得的成效(二)

2018年6月30日11:15:18来源: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野外台站(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建设成效报告之中篇—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取得的成效(二)已关闭评论1,659 views 4547字阅读15分9秒

 生态GDP概念的形成及应用

所谓生态GDP,就是在现行GDP的基础上做两次减法(减去环境退化价值和资源消耗价值)和一次加法(加上生态效益),也就是在原有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生态效益。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王兵研究员及团队提出的这一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探索生态文明评价制度的创新途径,该团队经过数年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生态GDP”的概念。这一“探索生态文明评价制度的创新途径”在定义上克服了传统“绿色GDP”对资源价值认识的局限性、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片面性以及对存量和流量认识的混淆性;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及生态产品的本质所在;在理念上纠正了官员对政绩考核这一“指挥棒”的错误认识;在执行中实现了生态价值可以变现的技术难题。

成熟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技术以指标体系为基础,以数据来源为依托,以评估方法为支撑,完全能够支撑生态GDP核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数众多,有些是可以量化的,而有些是不能够量化的。鉴于此,该团队近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的8个指标体系,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育、森林防护和森林游憩等,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是要纳入生态GDP核算体系之内的。通过研究,国家、省、市(州)、县、林场等不同尺度上的森林生态效益皆可进行测算。

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团队已经完成对北京、辽宁、吉林3个省市的“生态GDP”核算,修正了传统GDP,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据透露,他们将进一步对全国各省份进行“生态GDP”核算,力争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据“生态GDP”核算体系得出的计算结果显示,北京市2011年前后的“生态GDP”为1376.91亿元,比传统GDP减少了0.12%,比绿色GDP高出2.72%。2013年3月20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辽宁省林业生态效益评估的最新成果,目前,辽宁全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高达6003.54亿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达4052.48亿元,从2006年至2011年,全省林业生态效益5年间增加了1460.76亿元,增幅为56.36%。2011年,辽宁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相当于全省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27.3%、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3倍。再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2010年绿色GDP较传统GDP降低3.28%,“生态GDP”比传统GDP增加了38.83%。
通过北京、辽宁、吉林的例子不难发现,“生态GDP”的结果更易于地方接受。如果将来各地进行“生态GDP”排名的话,那些经济不够发达但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其排名可能会靠前,由此可以更好地督促这些地方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走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充分体现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同等重要的理念。用“生态GDP”指标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将有助于推动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浪潮。

成熟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技术完全能够支撑生态GDP核算,但会涉及到众多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数,这些功能项又需要大量的科学参数作为支撑,才能完成最后的耦合叠加。于是,国家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很好的承担这一任务,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参与下,依托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用科学的观测数据从源头上保证了生态GDP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且众多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站多点协同观测,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各自所在区域的生态GDP核算,保证了各区域生态GDP核算结果的可比性和差异性,科学地体现出各省在发展社会经济与环境污染治理间的关系,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

1.自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应用

2015年,内蒙古突破试点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难关,受到了业界专家高度肯定,他们认为最值得称赞的是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路径,让全局突破变得不再遥远。作为崭新的课题,编制过程中的困境突破又有谁知晓呢?如果没有明确的原则,如果调查数据有误,如果价值量核算得不到国际认可,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沫。因此,科学的方法尤为重要。为此,内蒙古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历经了“三步走”。

确立原则,为实际操作导航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领导小组首先确定了三大原则——依法原则、制度性原则和标准原则。然后,再将三大原则细分为6个原则,即依法依规、客观性、科学性、持续经营、重要性、与国民经济统计相衔接。

科学调查,一切以数据说话  除科学的制度外,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最主要的3项措施中,还包括基础资料和数据质量。于是内蒙古林业人发挥“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林业精神,通过实地调查试点单位的森林资源数据,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等各种地类的面积和这些土地上林木的蓄积量,更详细的数据还有立地等级、优势树种、郁闭度等因子。夜以继日用时两个月完成了占全区林地总面积1%的调查目标,进而掌握了精准的数据,为进行实物量(林地、林木)的价值评估做好了充足装备。

与国际接轨,突破无形资产核算难关  统计林地和林木价值其实并不难,只要有准确的实物量,根据市场价值换算即可。而林业所包含的内容却远不止这些,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这可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价值,怎么核算呢?核算的数据能得到国际认可吗?一招走错,极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怎么办?其实对林业行业而言,核算林业的无形价值也不难,而且核算方法也是国际认可的。内蒙古在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的自信来自于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王兵研究员及团队。该团队,早在2004年,就开展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并被纳入绿色GDP研究,提出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基于森林的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并依据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观测数据,核算了全国森林生态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对内蒙古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核算,评估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多年连续观测的数据和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公共数据,再采用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划分评估单元进行评估。此次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提供林产品8项功能,涉及13类指标。在3个试点林场中,其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高达11.2亿元,而这3个试点林场林地和林木的总价值仅为3.4亿元,不足其生态服务功能的1/3。有力地证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能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们的认识,使他们自觉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净土。

内蒙古创新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成果是显著且可贵的。通过确立行动原则、科学调查森林资源数据、突破无形资产核算难关,最终突破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难关,走过了内蒙古林业厅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激情岁月。尤其在突破无形资产核算难关中,国家森林生态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没有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提供的数据作为支撑,森林资源无形资产的价值量核算得不到国际认可,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沫。所以,追本溯源,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为自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注入了源泉般的科技力量,特别是为解决森林资源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提供了生态连清数据。这也正是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长期积累数据战略资源,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为科学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再一次挺身而出!

2. 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及应用

森林在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为人类提供了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当整个社会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左奔右突”寻不到平衡点、生态问题日渐严峻时,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呼声不断。在此背景下,科学、量化地评估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效益,有利于进一步宣传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真实地反映林业建设成就,同时为宏观决策诸如生态效益补偿等提供了量化的科学依据。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重要依据,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又是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生态效益的高低,只有依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寻求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平衡点。

2012年,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王兵研究员及团队,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典型省份广东省(1994-2009年)和辽宁省(2006-2010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效益进行评估,在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森林生态效益定量化补偿系数,再根据森林生态效益定量化补偿系数分别计算了年广东省和年辽宁省的补偿总量及补偿额度。依据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森林生态效益定量化补偿系数推算出各市、各树种组的生态效益定量化补偿分配比例,并计算了各巿、各树种组的补偿总量及补偿额度,同时明确了本研究的森林生态效益定量化补偿主体是省级政府。

广东省2011年的支付意愿指数是0.40,辽宁省2010年支付意愿指数是0.36,分别在全国排第位和第位,2009年广东省和2008年辽宁省的补偿系数分别为0.95%和0.33%,补偿总量分别为66.82亿元和13.67亿元,分别占对应年份省级财政收入的1.83%和1.01%。补偿额度为663.02元/hm2和225.27元/hm2,说明了在现有补偿基础上,广东省和辽宁省各自还需新增投入现有补偿标准的176.25%和50.20%才能够达到定量化补偿标准,从而实现基于森林生态效益高低的定量化补偿标。

由此可知,为了科学计算出国家或者省级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额度,那么顺利完成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是前提,而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的实现又依靠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提供生态监测数据才能完成科学评估,因此,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在生态效益补偿的精确计算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近20年的实践证明,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确实为计算区域乃至国家的生态效益补偿提供着重要支撑,进而为落实国家宏观生态政策提供科学服务。

3. 国家级系列丛书的成果展示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级和地方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站监测经验的丰富,监测方法的规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技术的日趋成熟,依托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王兵研究员及团队主持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及绿色核算”系列丛书正在陆续出版,并回答人们心中的疑问——绿水青山到底价值几何?

国家野外台站(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建设成效报告之中篇—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取得的成效(二)

自2016年以来,该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9卷,该系列丛书包括了我国各个尺度森林生态连清及价值评估的重要成果,向读者展示了森林生态连清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案例,有力地加快了森林生态连清的推广和普及,使人们深入地了解森林生态连清对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系列丛书依靠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技术陆续完成,而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技术又依托国家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站为其提供数据保障,将这一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把“绿水青山价值多少金山银山”这本账算得清清楚楚。今后,依托国家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该系列丛书将继续出版更多的相关省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成果。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的通知 机构动态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的通知

教技函〔2019〕65号 有关高等学校: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野外站)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高校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野外站,加强高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能力建设和科...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 科研资讯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野外站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列表(4类105个) 科研资讯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列表(4类105个)

国家野外站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异规律,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布局,为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情况开展梳理总结工作的通知 政策制度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情况开展梳理总结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情况开展梳理总结工作的通知 国科基函〔2018〕45号 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科技厅,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