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本文从ESI的视角出发,为您揭示自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中国各科研院所在10年4个月范围内的ESI各学科表现。
在7月13日发布的新一期 ESI数据中显示,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及其院属科研机构表现优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医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简称“农科院”)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在相应科学院系统中同样表现突出。截至目前,共有130多家科研院所(包含科学院及其下属研究单位)进入到相关学科的ESI全球前1%行列。
9所中国科研院所首次拥有ESI前1%学科
基于本期ESI数据,我们与上一期5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了9所新进入ESI前1%的科研院所。由于本期ESI数据对农科院的院属机构进行了拆分,所以此次新晋科研院所多为农科院下属单位。表1为这9所机构的名称以及进入前1%的ESI学科。
表1 首次拥有ESI前1%学科的中国科研院所
拥有ESI前1%学科较多的中国科研院所
本期ESI数据中,中科院仍以22个ESI前1%学科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医科院拥有11个ESI前1%学科,农科院和中国疾控中心紧随其后,分别拥有7个和6个ESI前1%学科。以上四所机构继续稳居中国各科研院所的前列。
表2 为拥有3个(含)以上ESI前1%学科的中国科研院所
1所中国科研院所的ESI前1%学科
较上期有所增加
较5月份的数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增1个ESI前1%学科,如表3所示。
表3 新增ESI前1%学科的1所中国科研院所
医科院及其院属机构的ESI学科表现
本期ESI数据显示,医科院拥有11个ESI前1%学科,与上期持平。值得一提的是,继“临床医学”之后,医科院的“药理学/毒理学”也跨入了全球前1‰行列。另外,医科院院属机构中,基础医学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表现相对突出,分别拥有2个ESI前1%学科。详见表4。
表4 医科院及其院属机构拥有的ESI前1%及前1‰学科
农科院及其院属机构的ESI学科表现
本期ESI数据对农科院院属机构进行了拆分,所以此次共有8所农科院院属机构进入ESI数据库,如表5所示。
根据本期ESI数据显示,农科院共有7个ESI前1%学科,分别是“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与5月份保持一致。其中,“农业科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两个专业学科领域仍然保持在全球前1‰行列。
表5 农科院拥有的ESI前1%及前1‰学科
发表高被引论文较活跃的中国科研机构
高被引论文是ESI中按学科领域和出版年统计的被引次数排名前1% 的论文 (Article和Review),表示文章的引文影响力已经位列全球同年度、同学科的前1%。机构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发表更多高被引论文来进一步提升机构影响力。
本文统计了发表高被引论文较活跃的中国各科研机构(仅包含科学院一级单位,不包含各科学院的院属机构)。表6可见,中国科学院共发表5470篇高被引论文,位列首位。其次为医科院、农科院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所机构均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
考虑到机构体量的因素影响,表6同时列出了高被引论文在机构总体论文数的占比,以供参考。与上期数据一样,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到8.5%。
表6 发表超过10篇高被引论文的中国科研机构及其高被引论文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