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超30摄氏度,全球多地“高烧” ,地球究竟怎么了?

2018年8月4日18:51:36来源:科技日报北极圈超30摄氏度,全球多地“高烧” ,地球究竟怎么了?已关闭评论1,899 views 2230字阅读7分26秒
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势刷屏,去年是以炒作火炉城市的话题散开,今年是以国外避暑胜地北欧和国内避暑胜地东北多地高温破记录蔓延开,大家都惊呼,这是怎么了?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对高温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尽管已经很热了,但据国家气候中心研究,未来我国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概率会大大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的高温热浪过程。到本世纪末,在最坏的可能性下,我国极端高温热浪事件的频率将比目前高出5倍。

发烧的北半球

北极圈超30摄氏度,全球多地“高烧” ,地球究竟怎么了?

2018年7月全球最高气温距平分布图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的2018年7月全球最高气温距平分布图可以看出,北半球在欧洲、东亚、北美气温正距平显著,尤其以欧洲最为突出。

据监测,北极圈内一些气象站观测到气温超过30℃,不可思议!并连续3天平均最高气温处于历史最高点;挪威和芬兰也分别出现了33.5和33.4℃高温;瑞典干旱与创下百年纪录的高温引发多处森林火灾;希腊雅典遭遇40℃高温袭击,并诱发了火灾;英国部分地区今夏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创下半个世纪以来最干旱夏天的纪录;意大利7月14日首都罗马最高温直逼40℃。多个北非国家也出现热浪,摩洛哥出现43.4℃高温,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高气温更是达到51.3℃。北美地区加拿大魁北克省7月初遭遇几十年罕见的连续高温,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70人死亡。美国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等多地气温突破历史纪录。与我国同处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出现大范围高温热浪,导致近百人死亡、上千人中暑。北半球大气出现严重“发烧”的现象。

火红的中国

与北半球表现一致,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是一片火红。

专家介绍,我国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和季风特点,因此,夏季高温和强降水从来不会缺席。这不,今年7月9日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具有极端性强、日数多、面积大、时间长、最低气温高的特点。

高温极端性强。7月以来,全国有97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主要出现在甘肃、湖北、吉林、辽宁、山东等省(区、市),其中辽宁本溪县(39.2℃)、吉林辽源(37.9℃)等28个县市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高温日数多。7月9日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8.1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多,仅次于2017年(9.0天)和1971年(8.7天)。辽宁高温日数达3.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高温面积大。7月20日,日最高气温35℃以上高温面积达161.8万平方公里,日最高气温38℃以上高温面积达13.4万平方公里。本次过程在单日最大范围和平均范围上都超过了2013年6月29日至8月29日的高温过程以及去年7月7日至8月25日的高温过程。

持续时间长。本次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为5.3天,为1961年以来第三多,仅次于2017年(6.7天)和1971年(5.5天)。重庆平均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为1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日最低气温高。7月9日以来,我国中东部日最低气温平均值达到24.1℃,为1961年以来第一高;最低气温≥26℃的日数为6.4天,为1961年以来第三多。其中,华北东南部、黄淮中部、江淮西北部、江汉东部及上海、江西东北部、湖南东北部、重庆西南部等地日最低气温最大值超过28℃,陕西临潼和重庆合川达32.1℃和32℃。

如何看待高温天气

北极圈超30摄氏度,全球多地“高烧” ,地球究竟怎么了?

7月25日以来全国极端高温分布图

“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必然和偶然的双重属性,看待此次高温,偶然中的必然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而必然之中的偶然就要归结于今年极地环流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国家气候中心相关专家说。

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风险加剧,是极端高温天气事件频发的大背景。全球气温上升速率呈不对称性,呈现出一是北方升温速率高于南方,这表现在今年夏天北方高温的极端性要高于南方;二是最低温度的上升速率高于最高温度的上升速率,这表现在虽然高温日数是1961年以来第三位,但最低温度却是1961年以来最高的,最低温度高意味着夜间温度不返凉,加重了炎热程度。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的研究表明,1951年以来我国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都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极端高温呈现出强度更强、出现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

此外,入夏以来,北极地区气温异常偏高,冷空气“龟缩”,向南扩散的活动明显偏弱。此外,2018年4月拉尼娜事件结束后海温上升很快,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位置偏北,尤其是控制东亚地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异常偏北,平均强度超过常年同期1倍以上,使得我国华北、东北气温异常偏高,尤其10号台风“安比”影响过后,东北地区气温迅速升高,记录纷纷打破。

面对高温天气,人们究竟该怎么办?

对此,专家表示,高温作为一种自然存在,当然,最重要的是防范,防范当然是从敏感人群、重点行业开始。对于单独的一次天气过程,好说,总会随着天气过程的演变而消失,晚间的冰啤酒、烤串也能伴你轻松度过。但是高温过后不能忘记日益加剧的高温风险,面对未来,随着人口和财富的增加,夏季高温事件频发将加剧高温风险,会给人类健康、农业系统、能源系统等带来更高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要足够重视。

具体来讲,专家建议:一是要加强高温影响综合评估工作,深入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加剧给全社会带来的风险;二是要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抗御和防范极端高温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三是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科技日报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8月4日18:51:3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14019.html
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年) 杂谈天下

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年)

数据中心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构建智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为落实《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和《北京...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2021年) 杂谈天下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2021年)

粤府〔2021〕3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广...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杂谈天下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既是应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推动经济...
全球电信运营商40强对比研究,中国移动全能领先 杂谈天下

全球电信运营商40强对比研究,中国移动全能领先

2020年06月03日 海缆网(SubmarineNetworks.com)对 40 家全球电信运营进行对比研究,以公司市值、收入、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净利润、利润率、市盈率(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