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天津

2018年8月10日12:06:14来源:今晚报重磅丨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天津已关闭评论1,855 views 1004字阅读3分20秒

今天上午,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

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这对于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等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向减轻地震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该设施由天津大学牵头在天津建设,也是迄今为止在天津建设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随着国家发展,高层建筑、跨海大桥、超长隧道、海底管线、大型核电等重大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工程的抗震安全对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提出了迫切需求。“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的原因,搞清工程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提升其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是最根本措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谢礼立研究员表示。

地震模拟振动台是开展抗震模拟研究的有效试验平台,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将建设尺寸和载重量更大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水下波流耦合作用的振动台台阵试验装置。该设施建成后,可大幅提升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重磅丨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天津

设施总体鸟瞰图(效果图)

据悉,该装置将建设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内,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5年。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院士介绍,该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试验配套与共享系统;该系统的建设涉及众多领域和多学科交叉,如: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精密仪器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防灾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

重磅丨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天津

大跨桥梁水下振动台台阵波流耦合试验效果图

天津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丰富的科研设施建设管理经验,可为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重磅丨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天津

大型水坝-库水-岩体大型振动台试验效果图

大科学装置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创新潜力。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贵州天眼(FAST)、广东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线站等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建成后将对全世界开放,实行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可以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来这里共同工作,为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今晚报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8月10日12:06: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14388.html
草原“天眼” 张目对日 为太阳做CT 科研资讯

草原“天眼” 张目对日 为太阳做CT

在我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有一片10平方公里范围的抛物面天线阵列,这就是草原“天眼”——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ingantU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 缩写...
我国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议(2003年) 科研资讯

我国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议(2003年)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研究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我国正在建立宏大的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大科学装置则是国家...
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享的探索与启示(2012年) 科研资讯

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享的探索与启示(2012年)

温珂,宋琦,张敬.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享的探索与启示.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717-725. 作者 温珂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wenke@casipm.ac...
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思路与举措(2004年) 科研资讯

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思路与举措(2004年)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成一批大科学装置,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也不能满足建立国家知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