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号”卫星明年择机发射 可观测整个南海

2018年8月14日23:02:48来源:中国新闻网“海南一号”卫星明年择机发射 可观测整个南海已关闭评论1,501 views 982字阅读3分16秒

中新社三亚8月14日电 (记者 王晓斌)记者14日从“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整星方案评审会上获悉,该项目搭载相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简称“AIS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将于2019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升空。

当天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下称“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清华大学、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等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的二十余位中国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听取关于“海南一号”卫星整星技术方案报告,审阅相关技术文档,对方案作了质询,并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吉林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金光任专家组组长。金光介绍,专家们对卫星的总体结构、热控、使用寿命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审议。“从设计方提供的技术文档来看,‘海南一号’卫星各项指标比较先进。”金光表示,该卫星上空以后,可对目标海域进行有效监测。

据介绍,由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策划推进的“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是海南卫星星座计划的一部分。海南卫星星座计划由“海南一号”“三亚一号”和“三沙一号”系列卫星组成。按照规划,2019年发射“海南一号”一期3颗光学卫星;2020年发射“海南一号”二期3颗光学卫星和“三亚一号”2颗高光谱卫星;2021年发射“三沙一号”2颗雷达星。

“海南省域范围内大部分都是水域,所以在卫星的光学相机方面,我们针对水面条件做了专门的优化。”“海南一号”卫星协作单位海南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恩宇说,根据委托方要求,“海南一号”卫星优先考虑覆盖范围。在分辨率方面,水面上的中大型船只均可识别。

“一期三颗卫星搭载有光学传感器和AIS系统,将在500公里的低倾角轨道组成低纬度观测星座。”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负责人杨天梁透露,星座组成后可对全南海海域进行每天一次、重点区域每天多次的全覆盖观测,并可与三亚卫星地面站组成南海动态观测和应用体系。

“通俗地说,海南卫星星座组成以后,南海的每一座岛礁、每一艘船舶,都处于卫星‘天眼’之下,随时可以监控观测,这对于捍卫主权、保护渔民远洋作业、及时完成海上事故搜救等意义重大。”杨天梁说,根据相关规划,本次评审会后,“海南一号”卫星将进入卫星正样设计、总装和综合测试阶段,并将于2019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完)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中国新闻网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8月14日23:02: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14761.html
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19-2020) 科研资讯

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19-2020)

2020年 1. 超高真空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 2. 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 3. 高通量激光分子束外延-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联合系统 4. 扫描探针显微镜 5. 干式无液氦超导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磁...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情况发布会 机构动态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情况发布会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今天我...
白春礼:中科院参与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机构动态

白春礼:中科院参与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中科院2020年度工作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白春礼院长(中)发布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进展并回答媒体提问。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17日表示,该院积极...
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 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提高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