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在缅甸中部发现7200万年前新琥珀生物群

2018年8月15日08:27:06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外科学家在缅甸中部发现7200万年前新琥珀生物群已关闭评论1,583 views 872字阅读2分54秒
中外科学家在缅甸中部发现7200万年前新琥珀生物群
    图为提林琥珀野外露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8月14日电 (杨颜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4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研究团队与海外科学家合作,通过深入缅甸琥珀产地调查,发现了一个新的琥珀生物群——提林琥珀生物群(距今约7200万年)。研究结果为了解缅甸地质、现代亚洲热带雨林的形成、蚂蚁的演化等提供了新证据。

该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中外科学家在缅甸中部发现7200万年前新琥珀生物群
图为提林琥珀中各类蚂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科研人员介绍,近年来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化石,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琥珀绝大多数产自缅甸北部克钦地区,其地质时代为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

由于各种原因,地质学家很难赴缅甸琥珀原产地进行详细的现场考察,对缅甸地区琥珀矿的基础地质资料了解的非常有限。

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郑大燃博士、王博研究员等多次对缅甸琥珀矿进行了地质考察。该团队与香港大学、英国、法国和印度等科研人员合作,近日在缅甸中部马圭省提林地区发现了一个新的琥珀生物群——提林琥珀生物群,比克钦琥珀年轻至少2700万年。

据了解,提林琥珀多为透明到半透明,以红、黄色为主,研究团队从中发现大量节肢动物和植物内含物,且以昆虫化石为主,多数是白垩纪常见的昆虫分子,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7枚现生亚科蚂蚁化石。

研究人员称,尽管现有大量中、新生代昆虫化石记录,但从白垩纪坎潘期早期(8000万年前)到始新世早期(5600万年前),昆虫化石的记录极其稀少,因而存在一个2400万年的昆虫化石间断,这极大地限制了对白垩纪末大灭绝事件前后昆虫演化的了解。提林琥珀生物群的发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研究成果显示,提林琥珀生物群代表了目前已知中生代最晚期的昆虫群,为恢复晚白垩世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珍贵的窗口,也反映了白垩纪中期到晚期热带生物群的转变。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香港大学基金资助。(完)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中国新闻网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8月15日08:27: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14789.html
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19-2020) 科研资讯

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19-2020)

2020年 1. 超高真空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 2. 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 3. 高通量激光分子束外延-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联合系统 4. 扫描探针显微镜 5. 干式无液氦超导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磁...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情况发布会 机构动态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情况发布会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今天我...
白春礼:中科院参与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机构动态

白春礼:中科院参与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中科院2020年度工作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白春礼院长(中)发布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进展并回答媒体提问。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17日表示,该院积极...
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 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提高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