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生:打造国之重器 71岁奋斗不止

2018年8月16日19:15:09来源:CCTV陈和生:打造国之重器 71岁奋斗不止已关闭评论1,963 views 1656字阅读5分31秒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以下简称高能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

怀抱理想 投身科研

1946年8月,陈和生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中医家庭。中学时期,偶然得到的一本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点燃了他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1978年,陈和生顺利考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此时,恰逢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为国培养高能物理研究人才,陈和生以扎实的专业功底脱颖而出。

“中国的高能物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在中国的土地上去奋斗。”怀着这样一番干事业的理想,陈和生奔波于科研一线。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方案刚刚获得国家批准,就遭到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严峻竞争。美国康奈尔大学宣称,其对撞机CESR采用“短平快”的方法,能比BEPCII早两年达到同样的性能指标。

“我和国际上的专家讨论后认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短平快’的方案,不一定能实现,中国的设计方案,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成。”陈和生回忆道。

于是,陈和生在团队中喊出了一句催人奋进的口号:“两军相逢,勇者胜。”之后,迅速带领团队对BEPCII方案做出重大调整,大胆提出在现有短且窄的隧道里采用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方案。

“我们最后的这个性能是比对方高14倍,而我们本身的性能提高了一百倍。牢牢地把握住了我们在这个领域主导权。”陈和生自豪地说。

打造“超级显微镜”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

“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最先进的大科学研究平台。

2006年5月,陈和生来广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选址,最后选择了东莞。克服了重重困难,201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终于奠基,陈和生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这一年,他65岁。

因当地施工队伍缺乏大科学装置的施工经验,这个项目的土建工程拖后一年半以上,能否按期竣工验收成为摆在项目部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

“不管前面出现什么困难,我们对国家承诺的,六年半完成工程建设,达到验收指标,不能够耽误。”

为了把工期赶回来,陈和生和他的团队决定把通用设施的安装调试与隧道土建施工交叉并行,即先在地面把设备装一次,调试好,再搬到地下去重新安装,工作量成倍增加。“国家急需要这样的大科学装置,我们不管怎么辛苦,都可以付出。”陈和生说。

2014年夏天,连日的酷暑和高负荷的工作让陈和生持续感到身体不适。在这之前,他就已经进行过多次心脏手术,同事们都为他感到担心,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到工作结束。

陈和生:打造国之重器 71岁奋斗不止

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顺利实现第一束质子打靶产生了第一束中子。2017年11月,在加速器、靶站和谱仪首轮联合调试中,中国散裂中子源实现了25Hz束流打靶运行,平均束流功率超过10kW,提前达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验收指标。

为国奋斗 深感幸福

让陈和生觉得欣慰的是在高能所东莞分部培养出一支年轻加速器和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队伍,近400名科研工程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 。

陈和生说他很羡慕年轻人,赶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能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他最想传给年轻人的有三样:“严谨的科学作风,对国家科学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现在,陈和生又参加了我国2035年和2050年大科学装置发展路线图的规划,虽然年逾七十、曾经做过多次心脏手术,但他每个月仍然要乘坐飞机飞行6到8次,很少休周末,业余爱好只有散散步……

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让人放松下来的岗位,但能为国家的强大去奋斗并有所贡献,陈和生由衷地感到幸福。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CCTV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8月16日19:15: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14858.html
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19-2020) 科研资讯

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19-2020)

2020年 1. 超高真空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 2. 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 3. 高通量激光分子束外延-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联合系统 4. 扫描探针显微镜 5. 干式无液氦超导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磁...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情况发布会 机构动态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情况发布会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今天我...
白春礼:中科院参与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机构动态

白春礼:中科院参与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中科院2020年度工作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白春礼院长(中)发布五大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进展并回答媒体提问。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17日表示,该院积极...
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 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提高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