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按部门、学科、地域、类型对公开科技报告进行导航
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对财政科技投入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和共享,将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基础信息,为科技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了解和利用国家科研成果提供服务平台,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信息
网站名称: |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 |
学科类型: | 科技报告 |
网站分类: | 学术搜索 |
国家地区: | 中国 |
收录时间: | 2018-09-01 |
网站地址: | http://www.nstrs.cn/BaogaoLiulan.aspx |
详细介绍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按部门、学科、地域、类型对公开科技报告进行导航。这里展示的是部门及地方的科技报告,其他部门和地方也非常重视,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科技报告工作正在启动和开展之中,各课题承担单位正在陆续提交,科技报告数据将陆续增加。
服务对象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主要针对以下3类用户开展服务。目前开通了针对社会公众、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用户的服务,请根据需要点击。
背景资料
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
科技报告是描述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的科技文献,其目的是实现科技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其类型包括专题报告、进展报告、最终报告和组织管理报告。科研人员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能重复实验过程或了解科研结果。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对财政科技投入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和共享,将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基础信息,为科技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了解和利用国家科研成果提供服务平台,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欧美等国家都有系统的科技报告制度,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工作始于1945年,近年来每年产生约60万份科技报告,其中公开发行约6万份。
从2013年4月开始,科技部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启动了科技报告试点,开展“十一五”以来科技计划立项项目(课题)的科技报告回溯与呈交工作。国家科技投入形成的科技报告将通过“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对广大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实行开放共享。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于2013年11月1日开通了征求意见版(第一阶段),展示了1000份最终报告,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开科技报告摘要浏览服务,向经实名注册的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全文浏览服务;于2014年1月1日开通了征求意见版(第二阶段),展示了3000份科技报告,这些报告都是依据“十一五”期间已验收(项目)课题的验收报告加工而成。
系统开通了针对社会公众、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用户的服务。向社会公众无偿提供科技报告摘要浏览服务, 社会公众不需要注册,即可通过检索科技报告摘要和基本信息,了解国家科技投入所产出科技报告的基本情况。向专业人员提供在线全文浏览服务,专业人员需要实名注册,通过身份认证即可检索并在线浏览科技报告全文,不能下载保存全文。科技报告作者实名注册后,将按提供报告页数的15倍享有获取原文推送服务的阅点。向各级科研管理人员提供面向科研管理的统计分析服务,管理人员通过科研管理部门批准注册,免费享有批准范围内的检索、查询、浏览、全文推送以及相应统计分析等服务。
系统根据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公众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如,在首页增加报告分类导引及其数量;增加“延期公开”科技报告的摘要查询服务,提供课题联系人信息,便于沟通交流;先期向科技报告贡献者赠予“阅点”,“阅点”是用于获取全文推送服务的支付单位,科技报告第一作者也可进行“阅点”转赠;全文在线浏览中增加目录导引,改进翻页功能;强化了课题关联信息的呈现,实现科技报告与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和研究成果间的关联和链接;同时,增加了面向管理人员的统计分析服务。
随着各部门各地方科技报告工作的陆续展开,未来将继续增加其他部门的科技报告;科技报告呈交管理将不断规范,除最终报告外,科研单位将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交更多的专题报告、进展报告等,报告资源总量将不断扩充。
科技报告定义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了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科技报告产生自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之中,详实记载了项目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科技文献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报告内容详实、专深,能如实、完整、及时地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能够评价科研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科技报告类型
科技报告可以是科学技术研究过程和方法描述、结果或进展总结、研制试验结果分析、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论述、科学技术考察经过、科研成果记录、具体问题的研究分析、技术性文件、阶段总结和记录等,种类繁多,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不同类型的项目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科技报告。
一般将科技报告分为专题技术报告、技术进展报告、最终报告和组织管理报告四大类型,专题技术报告包括试验/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分析报告、工程报告、生产报告、运行报告报告等,技术进展报告包括阶段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等,最终报告包括结题验收报告、最终研究报告、最终技术报告等,组织管理报告包括时间节点报告、评价报告等。
科技报告突出特点
(1)专业性强,内容详尽,附有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信息,涉及或覆盖科研的全过程,其技术含量和使用价值远高于其他文献。
(2)科技报告时效性强,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前沿性,能及时反映科研过程进展和技术进步成果,代表项目研究的最新状况和水平,有助于提升研究起点,形成成果阶梯,可以加快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步伐。
(3)出版周期不固定,大部分不公开出版发行,一般为非正式出版物。科技报告也不受篇幅限制,可以是几页,也可以是几百页,虽然具有严格的编写规范,但一般不经过同行专家评审和专业编辑人员审查,发表和出版相对较快。
(4)科技报告管理严格,有不同的密级划分和使用范围限制,以保证科技报告的安全利用,保护相关知识产权。
科技报告价值
任何科研工作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创新。科技报告持续积累所形成的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既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支撑,又为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还能保证社会公众对政府科研投入产出的知情权。
首先,科技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其完整而真实地记载了科研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内容和经验教训,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极高的参考和利用价值,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和借鉴别人的技术成果,使自己的工作有更高的技术起点,避免重复研究。
其次,科技报告是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对科技报告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科研管理体系中的重复申报和立项,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在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阶段形成的科技报告则可对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和创新性进行实时检验,有利于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虚假行为,防止学术腐败,建立科研诚信体系。
再者,科技报告体系将为国家财政在科技领域的投入提供新的总结形式和成果展示方式,使政府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建立在更加有效的依据之上,也为社会公众和科技界提供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了解、利用的渠道和方式,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我国科技投入模式的理解和支持。
附加资料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