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科研创新开拓者—访中科院院士雒建斌

2018年9月2日08:02:26来源:人民网勇做科研创新开拓者—访中科院院士雒建斌已关闭评论1,769 views 1087字阅读3分37秒

勇做科研创新开拓者—访中科院院士雒建斌

  雒建斌院士近影

据统计,全球超过30%的能源损耗在摩擦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摩擦学在公众中的认知度有限,但从航空航天的材料研究到能源和环境的保护,从产品质量到人类健康,摩擦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国在摩擦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摩擦学作出巨大贡献,这些突破和贡献与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雒建斌教授。

1978年,雒建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材料系,从此开启了科学人生。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西安电缆厂工作。当时,工厂的拉拔铜丝一到夏天就因高温而氧化,氧化后铜丝就变成废品,他从那时候就开始研究如何能把铜丝的温度降下来,并逐渐对润滑产生了兴趣。1991年,雒建斌考取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摩擦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温诗铸。

博士毕业后,雒建斌与团队成员一起成功研制出NGY系列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为薄膜润滑的特性和规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在纳米润滑研究方面提出了填补弹流润滑与边界润滑之间空白的新型润滑状态——薄膜润滑。如今,他和实验室团队重点展开了超滑领域的研究。

“后来我们开发了新的超滑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新的层次,这一下超滑从理论到应用又接近了,我们在处理好的油的表面能够实现,这一下给应用打开了大门。”雒建斌介绍,“摩擦系数常规下对于固体来说大概都在0.1以上,那么超滑就是研究在特殊状态下摩擦系数为0或者接近于0的状态。如果超滑研究成功的话,那么能源消耗就会大幅度降低。比如把轿车的发动机摩擦系数降低18%,每年就可以节约5400亿燃油,减少2.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20多年的研究中,雒建斌带领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00余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他摘得美国摩擦学会最高奖即美国摩擦学者和润滑工程师学会(STLE)国际奖。

关于未来自己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雒建斌认为就是薄膜润滑向超滑发展。“超滑和薄膜润滑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研究间隙非常小的空间里,润滑分子怎么作用。探测摩擦的起源最为根本,要是起源知道了,把起源限制住,超滑也就能更大限度的实现。”他说,超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摩擦系数接近于零,也就是基本没有摩擦。如果没有摩擦,机器长时间的运转也就可以实现。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雒建斌写在办公室里的一句话。他表示:“这个领域需要几代人去实现,我们这批人相当于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希望这个领域能够发展下去。”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人民网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9月2日08:02: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17289.html
【里瑟琦智库】历年杰青数据面面观:四千杰青三百院士,北清霸榜无出其右 人才奖励

【里瑟琦智库】历年杰青数据面面观:四千杰青三百院士,北清霸榜无出其右

8月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今年国家杰青扩招到300人,对比去年增加100人。国家杰青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国家级帽子人才之一。人们普遍认为...
美两院院士对比——数据中心最新报告 人才奖励

美两院院士对比——数据中心最新报告

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由此在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186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首次用“院士”来命名美国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逐步成为了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日前...
科学大数据——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基石 机构动态

科学大数据——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基石

作者:郭华东 摘要  作为人类的新型战略资源,大数据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高地。其少量依赖因果关系、主要依靠数据相关性发现知识的新模式,使得其成为继经验、理论和计算模式之后的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的典型...
一名七十六岁老院士倔强的科研生涯 “搞科研 就是为了国家强盛” 杂谈天下

一名七十六岁老院士倔强的科研生涯 “搞科研 就是为了国家强盛”

1942年,郭光灿出生在福建的一个渔村,从小就天资聪慧。1960年,以数理化三科均为98分的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5年后,郭光灿大学毕业,获无线电电子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从此,除了讲台授课,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