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首个在世界范围内对AI领域华人学者的学术成果做定量研究的学术名单,“2018华人AI学术影响力Top100”关注探索AI理论与应用创新的研究者、推动者和学术先锋,通过整理推进全球AI发展的华人学者中最具影响力学术百人,记录AI领域璀璨的学术成果,让这些无形财富引领我们向更美好的未来智能世界进发。
2018学术影响力TOP 100评估体系是根据清华科技大数据中心的建议,采用100%的定量数据对学术指标进行评估,通过清华科技大数据中心AMiner团队的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筛选排行,综合筛选条件整理的数据结果。
根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我们对人工智能重要子领域的重要学者进行挖掘和分析。
综合过去5年的学术表现,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一百位45周岁以下的华人AI学者,持续推动华人AI学界对原创理论的探索和追求。
以下是前20名华人AI学者简介:
周志华
周志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 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主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 (LAMDA) 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ACM、AAAS、AAAI 、IEEE、IAPR、国际工程技术学会 (IET/IEE)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 等学会的会士 (Fellow),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陶大程
陶大程,现任悉尼大学工程及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优必选悉尼大学AI中心主任,优必选AI首席科学家。他是IEEE Fellow、AAAS Fellow、OSA Fellow、IAPR Fellow、SPIE Fellow、欧洲科学院院士和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相继在中科大、港中文以及伦敦大学获得学士、 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表征学习,包括多视角学习、多标签学习、多任务学习、迁移学习等。在权威杂志和重要会议上发表了500多篇论文,并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
孙剑
孙剑,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理解、人脸识别和计算摄影学。自2002年以来在CVPR, ICCV, ECCV, SIGGRAPH, PAMI五个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篇,Google Scholar 引用 40000+次,H-index 70,两次获得CVPR Best Paper Award。2015年,孙剑带领的团队获得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五项冠军,其团队开发出来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和“基于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快速物体检测-Faster RCNN”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学术和工业界。2016年,孙剑博士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孙剑带领旷视科技团队获得 COCO & Places 图像理解国际大赛三项冠军。
谢幸
谢幸,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他的团队在数据挖掘、社会计算和普适计算等领域展开创新性的研究。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共被引用18000余次,多次在KDD、ICDM等顶级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他是ACM、IEEE高级会员和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曾任 ACM UbiComp 2011、PCC 2012、IEEE UIC 2015以及SMP 2017等大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宁鹏
宁鹏,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兼三星移动B2B服务团队负责人,三星KNOX(企业移动安全平台)和三星智付(Samsung Pay)全球工程联席主管。他还担任三星电子美国研究院安全与服务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Knox、DeX、三星智付和三星健康在美国的研发工作。在2012年加入三星之前,宁鹏是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他是NSF CAREER奖获得者,ACM CCS和ACM WiSec的指导委员会成员,并担任过70多个与计算机和技术相关的技术会议或研讨会、组织或计划委员会的主席。
陶宇飞
陶宇飞,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同年获得香港首届“青年科学家奖”,2003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任博士后,而后分别在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各3年,2009年9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当时香港高校中最年轻的教授。
田奇
田奇,IEEE Fellow、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计算机系教授、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2018年7月加入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任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田奇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师从计算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教授,获博士学位。后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计算机系正教授,2010年入选谷歌研究资助计划,2017年获UTSA校长杰出研究奖(每年一名),2016年获评多媒体领域10大最具影响力学者。
华先胜
华先胜,阿里巴巴副总裁、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副主任,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200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TR35奖”。1996和2001年分别获北京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初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核心研发机构iDST,创立视觉计算团队,负责包括城市大脑在内的云上大规模视频图像智能分析、识别、搜索、生成和挖掘的技术和服务。华博士将担任多媒体领域顶级国际会议 ACM Multimedia 2020年大会主席。
聂飞平
聂飞平,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之后在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先后担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副教授,研究教授。2015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在PAMI、IJCV、Bioinformatics、IJCAI、AAAI、ICML、NIPS、SIGKDD、CVPR、ICCV 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马毅
马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住校教授(Professor in Residence)。1995年获清华大学自动化学士学位、应用数学辅修学士学位。1997年获伯克利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伯克利数学硕士学位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11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拿香槟分校任教。2009年至2013年,任微软研究院计算机视觉组主任及首席研究员。2014年至2017年,任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始教授、执行院长。2018年加入伯克利。
徐常胜
徐常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新加坡数字媒体研究院执行院长。1996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中科院自动化所任博士后及副研究员。1998年至2008年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任研究员和项目负责人及媒体分析实验室主任。2001年在悉尼大学计算机系任研究员。2008年加入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领域为多媒体分析与检索、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
蔡登
蔡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 973 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顶尖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 130 余篇,引用15000余次,H 指数 53。担任 AAAI 2017 和 IJCAI 2017 资深程序委员会委员。获得 2012 年国际人工智能年会最佳论文奖。
郑宇
郑宇,现任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城市计算事业部总经理,主要负责京东金融城市计算业务。在加入京东金融前,郑宇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领域的负责人,他提出了“城市计算”的理念,是城市计算领域的先驱和奠基人。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论文成为城市计算领域奠基性的论文。201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TR35奖”。2014年被《财富》评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
唐杰
唐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IEEE高级会员,ACM高级会员、CCF杰出会员。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知识和智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大科学数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知识工程研究室(KEG)负责人。2006年在清华大学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同年入选ACM专业会员,2007年任IEEE会员,2015年任CCF杰出会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社交网络理论、数据挖掘方法论、机器学习算法及语义网络技术等。
汪萌
汪萌,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多媒体信息处理,在其研究领域发表论文150余篇。担任CCF推荐会议国际多媒体建模会议指导委员会成员。 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杨易
杨易,悉尼科技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2010年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赴CMU计算机科学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员。2015年起在悉尼科技大学任职,同年12月至今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科研)副主任,2017年4月起任悉尼科技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荣誉包括2013年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青年学者探索奖,2015年度浙江省科学奖第一名,2017年入选谷歌研究资助计划。
陈雷
陈雷,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4年在天津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先后在亚洲理工学院(AIT)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获得硕士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据驱动机器学习、基于众包的数据处理、非确定性及概率数据库、保护隐私的数据发布、网络信息管理及多媒体系统等。2013年入选谷歌研究资助计划,2014年或VLDB杰出展示奖,2015年获SIGMOD奖Test-of-Time杰出奖。
梅涛
梅涛,京东AI平台与研究部AI研究院副院长,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实验室主任,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他领导京东AI平台与研究部视觉与多媒体实验室,聚焦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并探索该领域技术在零售、物流、金融、云计算、以及时尚和设计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梅博士在多媒体分析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发表论文150余篇,先后11次荣获最佳论文奖,并拥有50余项美国和国际专利。
李志伟
李志伟,深动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曾任微软研究院主管研究员。发表50多篇国际论文,拥有20多项国际专利,是SLAM、多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专家,为微软Hololens 6-DoF跟踪及表面重建提供核心算法,为微软Bing图像理解提供核心算法。
申恒涛
申恒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千人计划”获得者,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一直从事最前沿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多媒体、计算机数据、机器学习等。研究成果引领了国际高维复杂大数据索引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海量视频数据实时内容搜索。累计发表了100多篇高水平同行评审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为本领域顶级会议或期刊上,如ACM SIGMOD、ACM Multimedia、VLDB、ICDE、CVPR等。
序号 | 姓名 | 国家 | 单位 |
1 | 周志华 | 中国 | 南京大学 |
2 | 陶大程 | 澳大利亚 | 悉尼科技大学 |
3 | 孙剑 | 中国 | 旷视科技 |
4 | 谢幸 | 中国 | 微软亚洲研究院 |
5 | 宁鹏 | 美国 |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 |
6 | 陶宇飞 | 中国 | 香港中文大学 |
7 | 田奇 | 美国 | 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 |
8 | 华先胜 | 中国 | 阿里云 |
9 | 聂飞平 | 中国 | 西北工业大学 |
10 | 马毅 | 美国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11 | 徐常胜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 |
12 | 蔡登 | 中国 | 浙江大学 |
13 | 郑宇 | 中国 | 京东金融 |
14 | 唐杰 | 中国 |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15 | 汪萌 | 中国 |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16 | 杨易 | 澳大利亚 | 悉尼科技大学 |
17 | 陈雷 | 中国 | 香港科技大学 |
18 | 梅涛 | 中国 | 京东集团A平台与研究部 |
19 | 李志伟 | 中国 | 深动科技 |
20 | 申恒涛 | 中国 | 电子科技大学 |
21 | 周昆 | 中国 | 浙江大学 |
22 | 罗琼 | 中国 | 香港科技大学 |
23 | 马荣健 | 中国 | 香港中文大学 |
24 | 萧小奎 | 新加坡 | 南洋理工大学 |
25 | 朱胜火 | 中国 | 阿里巴巴团队 |
26 | 李国良 | 中国 | 清华大学 |
27 | 丛高 | 新加坡 | 南洋理工大学 |
28 | 刘洋 | 中国 | 清华大学 |
29 | 唐金辉 | 中国 | 南京理工大学 |
30 | 孙爱欣 | 新加坡 | 南洋理工大学 |
31 | 程鸿 | 中国 | 香港中文大学 |
32 | 程转流 | 美国 | 肯特州立大学 |
33 | 葛荣 | 加拿大 | 西蒙弗雷泽大学 |
34 | 高静 | 美国 | 纽约州立大学 |
35 | 孙哲南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36 | 陈曦 | 中国 | 纽约大学 |
37 | 余聪 | 中国 | 谷歌研究院 |
38 | 程明明 | 中国 | 南开大学 |
39 | 高跃 | 中国 | 清华大学 |
40 | 鲁继文 | 中国 | 清华大学 |
41 | 刘世霞 | 中国 | 清华大学 |
42 | 肖建雄 | 中国 | AutoX |
43 | 朱军 | 中国 | 清华大学 |
44 | 何恺明 | 中国 | FacebookAl研究院 |
45 | 廖胜才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 |
46 | 黄凯奇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47 | 李丹 | 中国 | 清华大学 |
48 | 张勇东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49 | 崔斌 | 中国 | 北京大学 |
50 | 马思伟 | 中国 | 北京大学 |
51 | 杨庆雄 | 中国 | 香港城市大学 |
52 | 卢岳 | 中国 | 推特 |
53 | 段凌宇 | 中国 | 北京大学 |
54 | 李飞飞(女) | 美国 | 斯坦福大学 |
55 | 吴飞 | 美国 | 华盛顿大学 |
56 | 汪玉 | 中国 | 清华大学 |
57 | 蒋树强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58 | 李飞飞 | 美国 | 犹他大学 |
59 | 潘嘉林 | 新加坡 | 南洋理工大学 |
60 | 赫然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61 | 陈益强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62 | 蒋伟 | 美国 | 圣母大学 |
63 | 孙广宇 | 中国 | 北京大学 |
64 | 秦涛 | 中国 | 微软亚洲研究院 |
65 | 王红宁 | 中国 | 弗吉尼亚大学 |
66 | 徐格 | 中国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
67 | 万小军 | 中国 | 北京大学 |
68 | 郭嘉丰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 |
69 | 袁晓如 | 中国 | 北京大学 |
70 | 张含望 | 美国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71 | 刘奕群 | 中国 | 清华大学 |
72 | 田永鸿 | 中国 | 北京大学 |
73 | 孙广中 | 中国 | 中国科技大学 |
74 | 倪冰冰 | 中国 | 上海交通大学 |
75 | 伍赛 | 中国 | 浙江大学 |
76 | 马帅 | 中国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7 | 崔鹏 | 中国 | 清华大学 |
78 | 程健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
79 | 杨子 | 美国 |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
80 | 杨晓东 | 中国 | NVIDIA研究所 |
81 | 李武军 | 中国 | 南京大学 |
82 | 尹浩 | 中国 |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 |
83 | 陆嘉恒 | 中国 | 赫尔辛基大学 |
84 | 王亦洲 | 中国 | 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85 | 徐明伟 | 中国 | 清华大学 |
86 | 刘知远 | 中国 |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87 | 马昱春 | 中国 | 清华大学 |
88 | 韩银和 | 中国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89 | 陈子康 | 中国 | 香港大学 |
90 | 彭泱 | 美国 | 佐治亚理工学院 |
91 | 蒋婷婷 | 中国 | 北京大学 |
92 | 何奇 | 中国 | Linkedln |
93 | 刘淇 | 中国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94 | 张史梁 | 中国 | 北京大学 |
95 | 谷源涛 | 中国 |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
96 | 韩伟力 | 中国 | 复旦大学 |
97 | 史清江 | 中国 |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
98 | 周伟 | 中国 | 中国地质大学 |
99 | 陈天奇 | 美国 | 华盛顿大学 |
100 | 张宁 | 中国 | 北京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