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2018年9月13日15:04:14来源:发改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已关闭评论4,574 views 2339字阅读7分47秒

设施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前列。目前,我国在建和投入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量已接近50个,总体水平基本进入国际先进行列。FAST将在未来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超过30项自主创新专利成果。EAST让5000万度等离子体稳定持续燃烧101.2秒,创造新的世界记录。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英、日之后第4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稳态强磁场试验装置边建设边运行,已产生40万高斯的世界第二高磁场强度,正冲击世界第一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技术更先进、体系更完整、支撑更有力、产出更丰硕、集群更明显”的发展新态势,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一、前瞻谋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规划和运行管理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做好战略规划,探索和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联合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等有关部门,先后研究出台了若干规划和政策,有效保障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和运行管理。一是牵头编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国发﹝2013﹞8号),明确基础设施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提出重点发展能源、地球系统与环境、空间和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二是联合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科院等有关部门,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发改高技﹝2016﹞2736号),提出加快在能源、地球系统与环境、空间和天文等科学领域和部分多学科交叉领域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现有先进设施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三是联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发改高技﹝2014﹞2545号),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了“需求共提、项目共建、设施共享”的多部门良性互动机制,有效避免设施的重复分散建设和封闭低效运行。例如,“上海光源”每年支持4000余名科研人员开展1000余项课题研究,科技成果产出效益显著高于国际同类设施。

二、击楫中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多年来,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科技强国为保持科技竞争力,继续加大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动设施向更远、更快、更强、更微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加强战略规划布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项目审理进度,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体系化集聚化发展。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先后布局了16个和10个基础设施,十年间累计项目数接近此前建设总数,投资额预计是此前投资总额的4倍以上。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启动的10个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有望年内完成一半以上项目立项。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500米)、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竣工;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辅助加热系统建设完成,成为未来世界上最有能力实现400秒长脉冲高性能放电的核聚变装置;脉冲磁场试验装置完成验收,使我国成为继美、德、法之后第4个拥有大型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国家;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重大科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建成验收;我国首艘具备全球航行能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顺利下海航试。目前,我国建成设施的学科覆盖范围已从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等传统大科学领域,向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拓展,其中光源设施、托卡马克装置、天文观测设施等已逐步向体系化发展。三是推动设施集群布局。综合考虑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先后批复了在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集聚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规划布局的26个装置中有13个项目整体或部分在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聚,涉及总投资接近300亿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500米)、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

三、砥砺奋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标志性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重点科技前沿取得了一批具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一是设施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前列。目前,我国在建和投入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量已接近50个,总体水平基本进入国际先进行列。FAST将在未来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超过30项自主创新专利成果。EAST让5000万度等离子体稳定持续燃烧101.2秒,创造新的世界记录。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英、日之后第4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稳态强磁场试验装置边建设边运行,已产生40万高斯的世界第二高磁场强度,正冲击世界第一高。脉冲强磁场试验装置成功实现了90.6特斯拉的峰值磁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90特斯拉大关的国家。二是设施综合效益日益显现。基础设施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药创制、大型客机研制、核心电子器件研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支撑,取得了四夸克粒子(由4个夸克组成的新粒子)物质发现、重大流行病跨种传播机制等一批原创科技成果。催生出了重离子治疗癌症、低温超导材料规模化制备等一批高新技术,在保障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发改委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9月13日15:04: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19189.html
在用在建大科学设施14个!“国之利器”在张江示范区集聚(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科研资讯

在用在建大科学设施14个!“国之利器”在张江示范区集聚(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走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最亮眼最神秘的是外形像鹦鹉螺的上海光源和与它相邻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随着一批科学研究的“国之利器”相继落户、集聚在张江示范区内,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国家科...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概述 科研资讯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概述

曾钢 , 姜言彬 , 樊潇潇 , 彭良强 , 韦子超 , 陈娟 , 杨春霞 , 杨为进 , 郑晓年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瓶颈问题的利器;是抢占科技制高点...
国之重器-中国科学院 科研资讯

国之重器-中国科学院

序言:铸国之重器  建科技强国 张 涛 --------------------------------------------------------------------------------...
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地震模拟振动台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科研资讯

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地震模拟振动台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北京泛华国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天津大学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现对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地震模拟振动台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项目名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