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美国学术出版交流学习,让我跳出了编辑的小视野,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出版行业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认识。回来后再重温课堂笔记时,感觉受益匪浅。各个主讲人的精心准备和耐心授课,让培训的亮点不断。的确,国外机构单位有很多好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分享两个老生常谈、但交流学习后使我重新认识和思考的点:内容为王、平台助力。
总的来说,当前各大出版商向前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身的商业性质,很多大型出版商都是企业性质,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自负盈亏,而决定他们是否盈利的根源,在于用户,只有以用户为导向,才能真正抓住痛点;二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生存成为核心问题。据爱思唯尔副总介绍:当前,每22秒就产生一篇论文,每45分钟产生一页书的引用。如何在巨大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需要实力,也需要策略。他们的策略,可大致分为两个方向:内容和平台。
1. 内容为王
所谓“内容为王”,通常是指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这固然没错,但这也禁锢着我们只把目光放在了专家约稿上,而缺乏一定的用户导向思维。国际出版商在“内容为王”这一点上,不仅着眼于保证文章质量,还会主动了解用户喜好,生产出用户喜欢的内容。用户思维或许不太适用于国内很多公益性质的期刊,但有些好的经验还是可以迁移的。
1.1 了解用户喜好
期刊的终端用户,是读者。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主动出击,了解你的读者需要怎样的内容,才能主动吸引读者,而不是被读者选择。美国罗斯蒙学院出版项目主管提出,出版商要理解读者所需要的信息、掌握他们的喜好、他们读文章的目标,甚至是日常的工作流程、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等等。那么,如何深入了解读者?通常包括调查、跟踪特定群体、进行细致交流或亲身体验,定期召开读者会,或寻求其他可以跟读者保持联系的方式。现在,国内很多期刊都建有微信群或者QQ群,这就是很好的方式。日常联系,一方面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更多用户感兴趣的话题。
1.2 保证内容质量
当前,国内大多数期刊在保证论文质量方面主要的做法是约稿、组专题。在约稿方面,有些是编辑主动出击,有些是主编或编委助力。除了这些传统的做法,有一些创新性的约稿经验也值得借鉴。
如Thieme出版社,就不只是把约稿局限在简单、直接的约请稿件上,还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主动培养潜在写稿专家。为了构建科学家与科学家、科学家与出版商、科学家与作者、科学家与编辑之间的纽带,他们会组织编辑进行“路演”,即走出编辑部,去举办科学研讨会,介绍Thieme产品,让订阅用户看见Thieme的服务,让潜在用户体验线上产品。
同时,为了加强与处于事业上升期学者的联系,他们还设立了Thieme-IUPAC奖,借着由Thieme和IUPAC联合举办IUPAC-ICOS会议的契机,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评奖对象是40岁以下,在合成有机化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在获奖科学家中,有68%的人成为了他们的作者,其中,63%的人发表了不止一篇论文,30%的人加入了编委会。类似地,他们每年还会评选出6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并且给予他们1000美元的现金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Thieme培养了不少“种子选手”。
1.3 创新论文形式
除了在论文质量上的努力,在论文形式上,各大出版商也有很多创新性的做法。爱思唯尔鼓励作者进行论文二次创作,即除了传统的研究论文外,他们还出版视频文章、数据文章、软件文章、硬件文章、方法性文章、实验资源等。基于传统论文的二次创作论文,对于作者而言更容易成稿,且经过同行评议,具有DOI号,可引用,也可被数据库收录。是一种可保证论文质量、同时减轻作者写作负担的好方法。
另外,爱思唯尔还实行“研究数据开放”政策,帮助研究者储存、分享、发现和使用数据,让原始研究数据对所有研究者开放,具体的做法包括数据链接、数据获取、数据微文章等。
1. 平台助力
在平台建设方面,国外出版商不止着眼于网站、APP等数字平台建设,还从构建学术社区、媒体对外宣传等其他方面进行努力。目的在于使出版的内容方便阅读和获取,同时为学者搭建交流沟通平台,提供平台帮助学者发现好内容。
2.1 方便阅读获取
方便读者阅读获取的传统方法是开放获取(OA)。早在2016年,在爱思唯尔发表的近42万篇论文中,就有2万篇实现了金色开放获取。此外,诸如施普林格、爱思唯尔还推出Altmetric、Plumx等论文分析服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读者可以更快速甄别论文质量。
同时,数字化平台建设也不容忽视。1995年,美国物理学会就开始尝试数字化,1998年出版第一本金色OA期刊——Physical Review AB。他们还建立用户数字系统,远程办公系统,推出移动端APP,采用可交互、多平台切换的设计,把网站与媒体进行连接。还在每一期的首页撰写“编辑意见”,给读者提供阅读参考。
2.2 构建学者合作网络
爱思唯尔提出“开放科学”的概念,建立学者合作网络,帮助学者分享信息、参与讨论、开展合作,如ReadCube, ResearchGate, Colwiz等平台。
除了这种有形的网络平台,美国物理学会还通过制作专辑,来创建极具时效性的讨论话题,进而提升学会本身的可见性。如在成立100周年之际,他们集结出版了1000多篇发表在The Physical Review上的顶尖论文,其中200篇印刷出版,一本超过1250页,剩下的以光盘形式出版。这种高水平的论文集群,在当时吸引了大量读者和媒体关注。
2.3 利用媒体宣传
出版商为增加自身的曝光度,往往会借助媒体的力量。Thieme建有自己的Twitter和Facebook账号,定期与学生、作者、编辑沟通,同时分享精华论文。还动员编辑团队、市场团队和编委会成员,为两大宣传平台贡献原创内容,包括视频、产品、内容等。
当前的媒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媒体,还有一类是大众媒体。对于高质量的论文,美国物理学会还会撰写简报,主动投给媒体,而不是被动地等媒体发现。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系统的基础,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势必会大量增加学术产出量。作为编辑,应该适时跳出自己的稿圈,不仅要顺势做出改变,还应把目光放长远,提前做出改变。此外,虽然国内出版业的大环境与国外有很大的区别,但用户思维不能丢。内容、平台,最终还是为用户服务。
最后,感谢科学出版社中科期刊提供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建议以后在交流学习活动中可以增加圆桌会或者学术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中科院自动化所《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编辑 欧梨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