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2018年9月29日07:03:05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已关闭评论4,862 views 4000字阅读13分20秒

2017年10月10日,科技部制定并发布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建设指引提出了,示范区建设期原则上为3至5年,“十三五”期间部署建设10个左右。打造形成一批政策先行、机制创新、市场活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高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更加完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升,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自2016年首批(京南和宁波)启动建设以来,截止到2018年5月,共批准建设了9家示范区。

一、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6年9月19日

主要内容:

河北·京南示范区建设要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核心,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要完善京津冀三地合作共建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人才、平台、资本等资源开放共享,探索承接京津创新要素外溢转移、与河北产业创新需求对接转化的新模式。要加强政策先行先试,在跨区域技术转移、人才引进、科技金融、财税支持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政策措施。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在示范区市场化建设模式、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中介机构专业化发展、一区多园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二、宁波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6年9月19日

主要内容

宁波示范区建设要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为核心,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要突出市场需求导向,根据宁波产业技术需求旺盛、民营经济活跃、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等特点,探索科技创新资源薄弱地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模式。要加强政策先行先试,围绕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民间资本境外技术投资、投贷联动融资服务等方面探索一批实用管用的政策措施。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企业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民间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三、浙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6年11月24日

主要内容

浙江示范区建设要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为核心,探索“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性技术交易网络。要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多元化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竞价(拍卖)等交易方式、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加强面向全球的技术转移合作,搭建开放共享的成果转化平台,在全球开展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要加强政策先行先试,在产业培育升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政策措施。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发挥德清等特色鲜明地区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四、山东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7年10月10日

主要内容

示范区建设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山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挥积极作用。到2020年,要努力建设成为以蓝色经济、绿色农业为特色的全国重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辐射源和集聚地。

示范区建设要依托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济南、青岛、烟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发挥德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作用,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和工作合力。要落实好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策源地、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区和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服务平台载体、人才队伍和金融支撑体系建设,以及实施面向重大需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九项重点任务,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加快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五、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7年10月10日

主要内容

示范区建设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加快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积极作用。到2020年,要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辐射源和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的重要枢纽。

示范区要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和工作合力。要落实好推动国际技术转移网络建设、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技术转移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军民融合技术转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与服务体系建设等五项重点任务,完善技术转移网络的全球化、高端化布局,加速科技成果“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力求在国际技术引进、资本投入、技术孵化、消化吸收、技术输出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突破。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六、江苏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7年10月10日

主要内容

示范区建设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江苏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挥积极作用。到2020年,要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科技成果集聚区和辐射源,为促进江苏省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示范区建设要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5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和工作合力。要立足制造业发展需求,聚焦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好推进重点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布局、构建高端创新资源开放供应链、加速打造产学研协同转移转化体系、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条件、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等六项重点任务,促进苏南地区科技资源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推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发挥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七、吉林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8年5月10日

主要内容

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科技成果集聚区和面向东北亚的技术转移枢纽。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吉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示范区建设以长春新区为核心。依托长春、吉林、延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和工作合力。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培育医药健康和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机制、打造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的双创生态等重点任务,支撑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推进振兴东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发挥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八、四川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8年5月10日

主要内容

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努力建设成为以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特色的全国重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辐射源和集聚地。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四川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示范区建设依托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德阳、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和工作合力。突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职务发明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试点、国家新药创制等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养、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生态系统建设等重点任务,发挥好示范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更好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九、广东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批准时间:2018年5月10日

主要内容

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努力建设成为辐射泛珠三角、链接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枢纽。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衔接好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政策,依托9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现有创新平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和工作合力。突出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优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完善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国际技术转移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重点任务,探索面向港澳地区双向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模式、新路径,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科技资源集聚区,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已批建9个

科塔学术(https://www.sciping.com)负责收集整理,文章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感兴趣,请访问科塔学术导航(https://site.sciping.com/institute.html#lab)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9月29日07:03: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20483.html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的通知 政策制度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的通知

国科发创〔2017〕3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国发〔2017〕44号)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
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科教资金

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投入增速有所回落,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比上年下降。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am...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人才奖励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国科技人才规模如何,近年有哪些变化?地区分布有何特点? 科技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R&...
深度解码,上海科技创新的底色和支撑(来源远博志城) 机构动态

深度解码,上海科技创新的底色和支撑(来源远博志城)

一、上海高校的优势 1、 上海高校的全球数量与质量优势 上海高校的数量优势,仅次于东京、北京国际城市 上海高校数量虽远少于东京、北京,但与伦敦、纽约、香港以及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相比,依然具有数量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