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工作室是对战略科技人才特殊支持模式的探索,承载着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累经验的期望。
“科学家工作室开创了人才、团队和项目集成支持的新模式,是对科技管理体制的有益探索,是人才管理机制的一个创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发言中说。3月2日,在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座谈会上,刘忠范、薛其坤、王贻芳、周忠和、卢柯和马永生6名专家成为国家“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首批授牌对象。科学家工作室——这个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国家战略科学家的改革“试验田”在春风中开耕播种。
培养国家战略科技人才的重要举措
刘捷 摄
从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布局,到引进培养世界水平科学家,再到启动科学家工作室,培养造就国家战略科技人才的目标一以贯之。“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墨子号卫星升空、“慧眼”仰望苍穹,高温超导研究重大突破……一个个科技“小目标”的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独特风采。但对标世界科技强国,瓶颈依然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尽管我国科技队伍规模世界最大,但缺乏世界级科技大师,仍是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挑战。科技部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杰出科学家占世界总量43.79%,我国材料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占总量10%左右,在医学、生命、药学等领域差距更大。作为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的重要举措,中央对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谋划已久——2010年,中央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了1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其中,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明确提出“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
“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统筹国际国内,习近平总书记对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贯彻总书记的新要求,为国家培育一大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中组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提升方案。建设科学家工作室,就是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聚焦前沿、突出高端,界定了科学家工作室的支持范围。“主要是体现顶尖水平,宁缺毋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家工作室建设重点支持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一线、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重点支持在基础前沿领域从事重大原始研究的人才和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有望产生重大突破的人才。”
从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布局,到“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设项目,再到首批科学家工作室授牌,这项培养造就国家战略科学家的重要举措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特事特办特殊支持
图为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座谈会现场.摄影:中国人才记者 温金海
科学家工作室,成为国家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的政策集成“终端”。“沉下心来,做点有用的事情”,是广大科技人才最朴实的期望。但经费申请、项目评估等各种琐事不仅浪费了科研人员精力,也制约着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能物理实验从准备、实施、运行到出成果,常常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5年一期的项目申请,不能保证高能物理研究及其队伍健康稳定长期发展的需求,很难提前部署关键技术预研,缺少创新性的技术储备,也就很难建设出一个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对此深有体会。缺少长期稳定支持、占据科研精力,如何把优秀科研人员从过度市场化的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以及经费申请和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为他们营造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统筹国家现有科技、人才计划政策资源,建立明确支持渠道,强化长期稳定支持。”《国家“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建设方案》给出答案。据该方案,科学家工作室建设将在团队建设、科研管理、薪酬待遇和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科学家工作室特殊支持,为他们营造潜心科研的良好环境。
讲薪酬待遇。探索年薪制、协议薪酬制、特别补助等分配方法和激励方式,适当提高首席科学家既团队成员的薪酬待遇。
重科研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大胆创新,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鼓励探索符合人才创新规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机制。在科研项目定向委托、科研成果收益分享、国际交流合作、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增经费支持。根据首席科学家依托单位性质采取分类支持方式。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建设的科学家工作室,中央财政、主管部门(地方)、依托单位等共同给予支持;依托企业建设的科学家工作室,支持经费主要由所在单位解决。首席科学家依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地方)将优先稳定支持科学家工作室运行,在人事、经费、条件等方面向科学家工作室倾斜。
“我们的目标是除了国家委托的重点工程项目外,逐步实现科学家工作室不再申请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介绍。
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
以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营造潜心科研的良好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是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科学家工作室建设,不仅仅探索培养战略科学家的特殊支持模式,更承载着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累经验的期望。
“科学家工作室建设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着很强的牵引和示范效应。”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相关负责人指出,“要把科学工作室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建立完善符合不同单位实际、专业特点,具有精准性实效性的支持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的改革核心,科学家工作室建设将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围绕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重点问题先行先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建设科学家工作室,入选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忠范说,“‘科学家工作室’应该勇于探索既符合科学精神、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评价体系、经费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创新型的学术文化土壤建设。”
“建议科学家工作室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通过稳定支持一个出色的研究团队,真正稳住一批优秀科学家,让他们在“工作室”静心工作,使他们的全部精力专注于科技创新,最大程度地减小精力的分散。”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卢柯说。
马永生是唯一来自企业的杰出人才,他建议,“针对设置在企业的科学家工作室,建议以企业为核心,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的综合平台和联合攻关新机制,实现原创性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引领企业创新。”马永生说。
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科学家工作室的正式启动给科学家们注入了新的动能,激发了新的活力。“有幸入选首批‘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并与我的团队成员组建科学家工作室,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说。“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的正式启动给科学家们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希望经过五年努力,将科学家工作室打造成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中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在高温超导和拓扑物理领域取得几项重大突破。”薛其坤教授表示,“同时,我们还将力争在科学家工作室运转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打造未来石墨烯产业的基石是我团队的中国梦。”刘忠范说,“依托于科学家工作室,我们将加快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计划新引进青年千人、大千人等领军人才10-15名,打造一个由20个左右领军人才构成的石墨烯研究团队。在未来两年内,研究院将拥有3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成为集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的全球石墨烯高端研发中心。“利用科学家工作室,我们将瞄准下一步的国际热点,开展科学研究和新的关键技术预研。”王贻芳表示,“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学习别人的技术与管理,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并换取他们参与我们的项目;我们会积极建议并培育中国发起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与计划,推动我国的科技领先世界……”马永生告诉记者,“依托科学家工作室,我们将瞄准世界科学研究前沿,开展中国油气工业未来技术发展路线等战略研究,研判新技术、新材料在未来油气工业中的应用与影响,提出我国未来10-50年油气工业技术的发展路线图,推动我国油气工业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入选专家纷纷表示,有了科学家工作室的特殊支持,他们“定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勇攀科学高峰,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人才 记者:蔡秀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