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翟俊峰(科技部人才中心)
如果你正在创业,如果你正向学术与事业的顶峰冲刺,如果你正带领团队奋战在科研的上游,如果这样的你正在寻找力量的支持,那么你应该看过来,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推进计划”的背景
要想了解“推进计划”的由来,首先要知道一个背景。2010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
《人才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对未来10年人才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确定了建设人才强国的核心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设计了12项重大人才工程,试图通过这些工程,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人才竞争力在某些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有力地拉动科学发展。其中,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三项主要任务之首,“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被列为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第一项,足见其重要性。
根据《人才规划纲要》部署,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负责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2011年8月,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务院的审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获正式批复,正式启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五类对象,总有一款适合你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实施之初就提出了“推进计划”的主要目标、未来10年的主要任务以及进度安排,明确了每项任务遴选条件及方式,指出了具体落实的实施原则、支持措施与组织保障。
其目标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目标设定上可以看出,“推进计划”的实施对象包含五类: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工作室,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五类对象有各自的培养任务与选拔要求。
科学家工作室。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支持对象重点面向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潜心从事原创性研究,未来有望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科学家的高水平科技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支持对象重点面向在科技前沿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取得创新性成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组织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支持对象重点面向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组织和领导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市场开拓潜力的创业团队,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主要创办人。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对象重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任务实施中涌现出来的组织结构稳定合理、创新业绩突出、研究成果国际先进、获得同行认可的创新团队。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支持对象重点面向在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政策上积极探索、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和有力度的落实措施,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推进计划”进行时
“推进计划”2012年正式启动,经过个人申报、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有关部委等限额推荐、组织管理部门组织形式审查、专家通讯评审、会议咨询、社会公示等程序产生入选对象。
2012年至2013年,“推进计划”面向37个地方部门、31个部委和机构、19个联合会学会和协会、入选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开展组织推荐工作。截至2013年年底,“推进计划”已经设立3个科学家工作室、遴选中青年领军人才474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55个,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06名,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6个。
——申报工作再拓渠道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遴选要求,结合遴选实施进展情况,每年年初发布《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明确科学家工作室、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五项任务的组织推荐流程和要求。如今,“推进计划”在申报工作上进一步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优化推荐条件。首先,突出以用为本、诚信优先,推荐人选与部门、地方和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注重人选的科学精神、业内口碑和业绩贡献。其次,注重人才、项目和基地有机结合,优先从重大研究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型企业等任务及单位推荐人选。
突出推荐重点。首先,向基层一线科技人才倾斜,原则上不得推荐院所、高校等事业单位行政一把手;第二,向企业科技人才倾斜,对企业人才申报可不受职称限制,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第三,向青年特别是35岁以下科技人才倾斜,对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先推荐,要求地方和部内推荐企业科技人才与35岁以下青年人才的比例不得低于推荐名额的1/3。
拓宽推荐渠道。在继续按行政管理渠道推荐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了推荐渠道范围。首先,适当增加和调整部分学会、行业协会推荐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第二,利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从获奖企业中推荐创业人才;第三,由已经入选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荐领军人才或创业人才。
——专家评议,重在潜力
在评议环节上,推进计划采取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小领域同行通讯评审与大领域专家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将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
在通讯评审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公正评审,首先对推荐人选按照申报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组,然后按照专业和研究方向从专家库中随机匹配并抽取小同行专家。小同行专家对候选人的研究能力、水平和业内影响作出判断,并给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通讯评审完毕后,根据咨询委员会专家建议以及年度工作计划情况,推荐一批优秀的候选人进入到会议评审环节。在会议评审阶段,采用异地、远程视频会议方式进行,通过个人陈述、专家组提问的方式进行。评议专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网络评议系统中独立打分,并填写评议意见,以便反馈申报人,为其科研和个人发展提供参考。
在专家构成上,注重度专家合理搭档。充分考虑杰出人才、创新人才、团队、创业人才和示范基地的不同特点,分别聘请高校、院所、企业、学会(协会)的战略专家、技术专家、产业专家、管理专家和投资专家组成评议专家组。对候选人从个人品德与科研诚信、学术影响力与发展潜力、科研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研究工作的前沿性和重要性、科研规划的战略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议。
在评议指标上,注重多种人才分类评价。通过科学设计评议指标体系,一是对基础人才、技术人才、应用人才开展分类评价;二是针对个人和团队、创新与创业、人才与基地等也分别对其进行分类评价;三是统筹兼顾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与企业人才、个人成就与发展潜力、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最大程度地确保客观与公正的评价。
——接轨“万人计划”
2012年8月,中央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万人计划”不铺新摊子,不设新项目,主要是对《人才规划纲要》部署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进行整合打包,着力培养国内高层次人才,从国家层面提供特殊支持,形成与“千人计划”同等地位的国家人才工程。
“万人计划”按照高端引领、梯次配置的思路,重点支持三个层次、七类人才。其中三个层次和七类人才分别是:第一层次,杰出人才;第二层次,领军人才(具体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第三层次,青年拔尖人才。“推进计划”既是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首,也为“万人计划”推荐第一层次的“杰出人才”和第二层次的创新与创业“领军人才”。
“推进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以来,截至2013年年底,已遴选批复两批人才。根据“万人计划”入选条件,凡是已经入选“千人计划”或通过其他渠道入选“万人计划”的候选人,不再向“万人计划”推荐。2013年年底,中组部公布了第一批由2012年入选“推进计划”向“万人计划”推荐的入选者名单,其中杰出人才6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72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52名。
“推进计划”能为你做些什么?
“推进计划”并非评选个人或集体的终身荣誉成就奖,而是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因此,评选结果只是第一步,如何培养才是更关键的。“推进计划”希望能够促进以下几方面的发展:通过设立科学家工作室营造潜心研究的环境,通过领军人才营造关心青年人才、培养潜力的环境,通过创新团队营造鼓励持续合作的环境,通过激励创新创业营造鼓励成果转化的环境,通过示范基地营造体制机制创新的环境。通过“推进计划”的全面组织实施,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重视科学的社会大环境。
同时,“推进计划”未来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服务于科技人才: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支持和帮助科技人才提升自身素质;搭建科技人才服务社会的平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大力宣传举荐优秀科技人才,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切实加强对科技人才的人文关怀,从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爱护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努力为科技人才成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推进计划”彰显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部门将在一批批入选对象评出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对入选对象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进行经验传播,示范引导,最大限度地实现“推进计划”人才培养功能。
(责任编辑:李白薇。本文发表于《中国科技人才》杂志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