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请流程

2018年10月21日18:02:47来源:中国科技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请流程已关闭评论6,338 views 6104字阅读20分20秒

第一步 项目预申报

(一)预申报内容

项目申报者提交 3000 字左右的预申报书。(预申报模板)其中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研究目标(500 字)

围绕指南方向提出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凝练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提出预期目标,科学目标和技术指标应细化、明确、可考核。

此处建议重点阐明当前国际或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问题以及开展此项研究可以解决的哪个领域(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通过研究可以开发出什么样的关键技术。核心关键词: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1000 字)

围绕科学问题的内涵和关键技术的难点,阐述项目研究重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任务(课题)设置方案。

应明确项目拟拆分为几个课题(或任务),以及每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具体的技术路线。

建议采取总分结构来描述,好处在于更好的体现课题(任务)间的相互关联性,考察研究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协作情况。

如果有相关的示意图或表格可附后。

创新点(500 字)

在之前阐明技术的领先性的基础上,论述项目对整个科学领域以及公众社会、产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变革以及预期效益。

研究工作基础(500 字)

除了进一步阐明本团队对于开展此专项的优势和研究基础外,要重点对课题支撑单位以及团队成员过往的研究基础、取得成绩和团队优势进行说明,如果有影响因子较大的论文(专著)作为案例支撑则更好。

项目负责人研究背景(500 字)

包括工作简历、近五年主要研究成果。

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并由项目申报单位提出所需专项资金预算总额。

预申报时间不低于 30 天。按照国科发资【2015】423 号文规定,要求从指

南发布日到项目受理截止日,原则上不低于 30 日,以保证人员有充足的时间申报项目。

(二)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报申报

请大家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条件进行申报,每个项目对申报人员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通知中是这样规定的:

(1)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 1 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2)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2.报什么

从项目指南里找答案。

项目指南是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候的“宝典”,不管是从事哪一类科研工作的人员,都可能从指南中找到支持方向。每一个重点专项都是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设计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创新链布局,研发的上下游各个阶段是环环相扣的。

同一份指南里,各个支持方向的设置都是相互关联、有机衔接的,所以在申报的时候,申报者不但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任务方向,还要注意与下游任务的衔接。专项中基础前沿技术的最新成果,要有后端的任务设置真正能够承接

3.怎么报更有效

专家建议,可以对比一下 16 年和 17 年的指南支持方向,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选择逻辑来填写预申报书、组织团队,特别要注意对应指南的考核指标。举个例子,一个项目指南有 10 个考核指标,但你在描述时,只提到了二三个,那这种情况在形式审查时就很难通过。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团队是在对指南理解不到位或者对规则不清楚的情况下造成了偏差,这个要积极与受理指南的部门进行沟通。

第二步 预申报受理

在申报时间截止后,专业机构对预申报项目进行受理。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项目,一般都会受理。

第三步 预申报形审和评议

预申报书的形式审查和预评审一般需要 40 天左右时间。

(一)预申报形审

1.审什么

主要审查申报材料的形式要件。通知发布时一般会将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作为附件发布,审查内容包括推荐单位是否重复申报、推荐函、申报书填写格式是否完整、申报人资格是否符合、申报单位资格是否符合等。

2.谁来审

专业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审查,一般会在指南发布时明确形式审查负责人。

3.哪些可能不符合要求

比如申报项目的负责人目前仍是在研项目负责人;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参加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的申报;申报单位的单位性质不符合申报要求;申报书填写问题如联合申报协议项目承担单位没有签字盖章等;也存在项目申报单位未在指南规定日期内报送加盖单位公章的纸质版材料等情况。

4.预审结果

按照国科发资【2015】423 号文及国科办资【2016】6 号文的规定,在形式

审查完成后,专业机构要在 10 个工作日内在信息系统填写形式审查意见表,按统一安排通过信息系统向项目申报者反馈形式审查的结果。

(二)预申报评审

1.进入评审

通过预申报形审的项目进入评审阶段。

2.怎么评

预评审实行“盲审”,可采取网络评审、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方式,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

3.谁来评

专业机构在形式审查后开展首轮评审,评审专家通过统一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数量原则上不少于 5 个,每个专家评审的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 15 项。

4.评什么

内容方面主要针对 3000 字摘要,侧重在思路和方向层面,以及与指南发布的方向是否一致等。

5.评审结果

首轮评审将遴选出 3-4 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正式申报。

第四步 项目正式申报

需提交详细的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 30 天。

1.正式申报与预申报衔接

正式申报中不允许修改的内容包括:项目负责人、任务(课题)负责人;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推荐单位、现有参与单位;所属专项和申报的指南方向; 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

正式申报中允许小幅变更内容:考核指标不能降低,需要细化;主要研究内容不能减少和大幅调整,需要细化;承诺配套条件不能降低;项目名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可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参加单位,但不能突破指南规定的上限,且需补充联合申报协议。

补充人员要求:应在已有项目(课题/任务)负责人基础上补充其他参加人员,补充的人员须满足申报限项要求。

2.正式申报书内容

包括八部分,包括“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研究目标及内容”、“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研究基础”、“进度安排”、“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措 施及风险分析”、“研究团队”、“经费预算”和“指南所要求的附件”。根据成功申报经验,“研究目标及内容”及“经费预算”两部分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3.经费预算

正式申报项目专项经费预算不得高于预申报数和经费指导数。正式申报环节时,专业机构综合考虑重点专项概算、项目任务设置、预申报情况以及专家建议等,提出经费指导数。

4.预算编制要求

对仪器设备购置、参与单位资质及拟外拨资金进行重点说明,并申明现有的实施条件和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项目申报单位对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

第五步 正式申报形审

正式申报形式审查由专业机构组织,主要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审查。

正式申报形审主要审查申报人、申报单位的资格条件、申报材料是否齐全等。

各个专项的审查条件不尽相同,除了对课题负责人的年龄、职称有规定外,主要是限项。

1.对项目下设的课题数和项目参研单位限制不尽一致,有的规定了项目执行期,有的对课题数量进行了限制,多数限制为 5 个,项目参研单位最多的不超过 10 个。

2.有的专项明确要求申报单位为企业。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科研人员分为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其他人员四类,其中前三类人员参与查重;其他人员主要关注是否违反工 作时限的要求,即参与项目工作的时间之和不能超过 12 个月,另外,如果参与项目的数量超过 3个,会在信息系统作标注。

4.预申报书中填写的人员要与最后的任务书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第六步 视频答辩评审

从申报者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日到正式申报书受理截止日,应不少于 20 日。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专业机构会及时将意见反馈项目申报者。

专业机构通过网络视频方式,组织会议答辩评审,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建议立项。视频评审更加细致,侧重在方案层面,涉及研究内容、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任务分解及进度安排、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及风险分析等内容。

1.专家产生

评审专家选取遵循“随机抽取、利益回避、专业吻合”的原则,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原则上不少于 15 人,并可邀请不超过 3 名特邀专家参与,包括海外专家、首轮评审专家和根据专项评审需要选取的其他高水平专家,采取背靠背独立打分形式,专家组组长由专家组成员自主民主推荐产生。 回避:研究院所和企业集团回避到法人,大学回避到所在的学院(系)。

具体包括:参与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和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申报单位或参加单位的专家、与被评审项目申请负责人或参加人有亲属关系、师生关系等重大利益关系的专家等。

2.评审方式

采取“投票+打分”的方式进行,在评审过程中,专家根据项目汇报和专家质询情况,对同一项目指南方向的申请,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个人意见表的评价指标内容对申报项目进行投票和打分。每组专家评审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3 天,并全程参加评审。

3.分数产生

一般要求专家对于是否建议支持和打分保持相对一致,即原则上支持立项的项目评审分数要在 75 分以上。最后的视频答辩得分是系统自动计算得出的, 一般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分数高并不代表最终能立项,还有一个专家投票环节,即只有专家评分和专家投票综合得分较高的才可能杀出“重围”。综合排序时,按照票数第一、分数第二排序。

4.答辩时间

视频答辩的时间大约是 45 分钟,其中项目汇报 15 分钟,质询 30 分钟,视频系统会显示倒计时时间。

5.问题准备

专业机构会组织评审专家提前审阅项目申报书,对每个评审项目提出问题,并将专家所提问题汇总整理后,匿名反馈给项目申报者。

6.PPT 准备

内容一般应包括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项目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和研究进度、申报团队和工作基础、预期效益及项目实施风险、经费需求等几个方面。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答辩 PPT 一般应提前报送。

7.答辩人数

按照规定,每个项目参加答辩人员不能超过 3 人,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需要亲自参加答辩。

8.答辩结果

在每轮评审工作结束后的 10 个工作日内,专业机构在信息系统中录入评审结果。

第七步 项目预算评估(委托)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113 号)规定, 专业机构委托相关机构开展项目预算评估。

1.经费指导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发布年度申报指南中会公布概算,同时在国科管系统会列出指导数,其次建议各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控制项目参与单位的数量,一般来说,参与单位越多,经费自然会摊薄。

2.评估内容

内容是项目课题的资金预算,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来源资金,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费用等九方面的预算。间接费用按规定比例核定。

3.评估原则

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

4.专业机构和评估机构定位区别

专业机构主要对项目预算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包括:材料是否齐全、盖章签字是否完备、纸质与电子版是否一致等,确保相关材料的规范性和完备性。

评估机构主要是预算评估,在接收纸质材料后的 15 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拟立项项目的预算评估工作。

5.评估程序

一般包括专家遴选、初评、初评意见反馈、综合评估、报告形成与提交等环节。

6.评估专家

评估机构按照被评项目任务情况进行分组,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选择咨询专家,一般每组的专家由 5-7 人组成,包括 1-2 名财务或管理方面的专家,其余为技术专家,根据相应的项目情况专家人数会有所增加。

第八步 确定项目立项(公示)

1.从受理项目申请到反馈立项结果原则上不超过 120 个工作日。

2.专业机构根据评审结果,按照择优支持的原则提出年度项目安排方案, 并将拟立项项目清单进行公示。

3.项目公示一般为 5 天。对公示有异议者,需实名提出,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签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第九步 签订任务书(合同)

1.审核环节:公示结束后,网站提示拟进入“审核环节”,审核环节主要是由科技部负责,具体指专业机构将评审工作报告和年度项目安排方案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相关司局对立项程序规范性、立项情况与任务目标和指南相符性等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反馈专业机构。

2.专业机构根据通过合规性审核的项目安排发布立项通知。

3.立项通知下达后,专业机构与项目牵头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组织开展任务书网上填报、审核及纸质任务书签订等工作。

第十步 拨付项目经费

1.资金拨付:专业机构将资金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后,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任务(课题)研究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向任务(课题)承担单位拨付资金。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进度,及时向任务(课题)合作单位拨付资金。课题合作单位不得向外进行任务分包并层层转拨资金。

2.拨款依据: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是项目及各任务(课题)拨款、预算执行、财务验收的依据,项目承担单位应收到与专业机构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后,方可根据任务书(预算书)中明确的各任务(课题)预算进行拨款。

3.经费调整:

(1)项目预算总额调整,需要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专业机构委托评估机构评估后批复;

(2)项目预算总额不变,任务(课题)预算总额调整,由任务(课题)承担单位提出申请,项目承担单位审核后上报专业机构,专业机构审核后批准。

(3)任务(课题)总预算不变,任务(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减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由任务(课题)承担单位提出申请,项目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上报专业机构,专业机构审核后批准。

(4)任务(课题)总预算不变,任务(课题)直接费用中的分项如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调整,需要由任务(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任务(课题)承担单位批准后上报项目承担单位,经项目承担单位备案后,由专业机构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

第十一步 项目过程管理

项目执行期间主要采取巡视检查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方式。

1.巡视检查主要通过组织巡视小组赴科研单位深入检查的方式进行,主要了解法人责任的落实情况、与科研资金管理和使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

2.专项审计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赴有关承担单位对项目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的方式进行,对在研项目,重点关注单位内控制建设,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合理性。

3.项目验收后,注重检查财务验收审计报告质量、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质量、结余资金留用和使用情况等。

4.监督比例控制在 5%以内。政府重点加强专业机构履职尽责监督和评估, 对项目承担单位主要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而且比例控制在 5%以内。

5.监督检查的时间和频率:原则上集中在 3 至 4 月内开展,执行期为 3 年以内的项目最多只开展 1 次执行情况现场监督检查,一个项目一个年度最多只进行一次执行情况现场监督检查。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中国科技网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10月21日18:02: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21678.html
一文看懂“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形式审查条件要求(锐动源@20210524) 科研资讯

一文看懂“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形式审查条件要求(锐动源@20210524)

据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信息显示,截至5月24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启动52个重点专项指南征求意见,其中“数学和应用研究”等50个重点专项已发布正式指南。随着指南的陆续发布,预...
740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已启动项目指南编制专家名单(@锐动源) 科研资讯

740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已启动项目指南编制专家名单(@锐动源)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指南已陆续公布。据动源君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启动52个重点专项指南征求意见,其中“数学和应用研究”等50个重点专项已发布正式...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汇总(已发布20个专项@20210617) 科研资讯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汇总(已发布20个专项@20210617)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汇总 2021.6.17发布(3个)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重点专项 项...
2016-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启动、立项情况一览(锐动源@20210525) 科研资讯

2016-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启动、立项情况一览(锐动源@20210525)

2021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批准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重点专项69个,多数专项已部署实施,立项项目达3500多项,中央财政经费投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