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宏宇
德国联邦政府和联邦州政府设立了直属科研机构,这些机构除了完成国家行政职能外,还根据所属部门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其科研任务的首要目的是获取本部门行政工作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进行一般性科学研究。
在德国,非营利性科研组织属于官办性质的独立科研机构,是德国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的科研力量,是国家长期战略性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G,简称马普学会)、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GF)、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hG)和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WGL)四大骨干国家科研机构。由于德国坚持“科学研究自由”的原则,提倡个人首创精神,因此,尽管这类研究机构的经费大部分来自德国联邦和州政府财政拨款,但法律上这类机构都独立于政府,以“责任有限公司”、“基金会”或“注册社会团体”形式出现,实行自主管理。据统计,在这些由国家资助的科研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大约占联邦、州政府共同资助及联邦政府单独资助的科研人员总数的70%。
表 1 四大骨干国家科研组织概览
名称 |
简介 |
主要特征 |
马普学会(MPG) | 成立于1948年,是德国政府资助的全国性学术机构,其前身是威廉皇家学会(成立于1911年),总部设立在慕尼黑,其下属研究所遍布德国各州。 |
|
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GF) | 原名“大科学中心联合会”,是德国最大的科研团体,在国际学术界代表着德国的国家科技研究形象。 |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hG) | 成立于1949年,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涵盖全部工程科学领域。 |
|
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WGL) | 下辖研究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约40个研究所设在原东德地区。 |
|
参考文献:
- 德国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课题组. 德国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4
- 戴继强, 方在庆. 德国科技与教育发展[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网站
- 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网站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网站
- 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网站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