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科院“创新2020”规划,其任务之一是由中科院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先导专项是中科院发挥建制化优势,组织院内外优势力量,共同实施的跨学科、跨领域的重大科技任务,致力于突破带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革命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占据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并形成集群优势。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分为三类:
- A类主要围绕国家需求来突出引领示范,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促进国家技术和产业变革,服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B类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科技革命可能发生的新方向、新趋势,用原创性的技术前沿成果占据未来科技制高点;
- C类先导专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旨在破解“卡脖子”的一些问题,实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从根本上改变相关领域、相关产业我国一直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2011年1月至今,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坚持“顶层设计、精心组织、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千余名科技与管理专家深入研讨和评议论证,先后启动实施了A类先导专项22项,详细列表如下:
信息收集于网络,部分信息可能不准确,仅供参考。
序号 | 专项名称 | 依托单位 | 专项负责人 | 首席科学家 | 启动时间 | 验收时间 | |
1 |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 | 中科院动物所 | 周琪 | 2010年 | 2016年9月28日 | ||
2 |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 中科院上海应物所 | 徐洪杰 | 2010年 | ||
ADS嬗变系统 | 中科院近物所、高能所、合肥物质院 | 徐瑚珊、潘卫民、吴宜灿 | 2010年 | 2017年11月13日 | |||
3 | 空间科学 | 中科院空间中心 | 吴季 | 2010年 | 2017年11月14日 | ||
4 |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 中科院大气所 | 吕达仁 | 2010年 | 2016年11月11日 | ||
5 | 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 | 中科院信息工程所 | 孟丹 | 2012年 | |||
6 | 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 |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 王建国 | 2012年 | 2017年11月13日 | ||
7 |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 薛勇彪 | 2013年 | |||
8 | 变革性纳米技术聚焦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王琛 | 2013年 | |||
9 | 江门中微子实验 | 中科院高能所 | 王贻芳 | 2013年 | |||
10 |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 | 中科院海洋所 | 孙松 | 2013年 | 2018年12月14日 | ||
11 | 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普惠新药研发 |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 丁健 | 2015年 | |||
12 | 南海环境变化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 | 张偲 | 2016年6月12日 | |||
13 | 智能导钻技术装备体系与相关理论研究 | 中科院地球科学研究院(筹) | 朱日祥 | 王自力 | 2017年7月18日 | ||
14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筹) | 郭华东 | 2018年2月12日 | |||
15 | 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 |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筹) | 蔡榕 | 2018年3月12日 | |||
16 | 器官重建与制造 | 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 | 周琪 | 周琪 | 2018年3月26日 | ||
17 | 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 刘中民 | 2018年6月19日 | |||
18 | 空间科学(二期) |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王赤 | 2018年7月4日 | |||
19 | 超导计算机研发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2018年 | ||||
20 | 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 姚檀栋 | 2018年9月30日 | |||
21 | 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 |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所 | 丁抗 | 2018年11月7日 | |||
22 |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葛全胜 | 2018年12月 |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