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是在2012年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夫妇设立,现由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脸书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夫妇、腾讯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化腾、尤里·米尔纳夫妇,以及基因技术公司23andMe联合创始人安妮·沃西基等知名实业家赞助。
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是科学突破奖中的一项,这是科学界最大的奖项,奖励给那些对顽疾治疗和人类寿命延长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人员,每人获得300万美元奖金。
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从2013年开始,截止2019年,颁发了7次,共有39人(或组)获奖,2013年为11人,2014年6人,2015年4人(组),2016年4人(组),2017年5人,2018年5人,2019年4人(组)。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年度 | 获奖原因 |
1 | Cornelia I. Bargmann | 洛克菲勒大学 | 2013 | 用于神经回路和行为的遗传学,以及突触性路标分子。 |
2 | David Botstein | 普林斯顿大学 | 2013 | 利用DNA多态性进行人类孟德尔疾病的连锁作图。 |
3 | Lewis C. Cantley | 哈佛医学院,威尔康奈尔医学院 | 2013 | 发现PI 3激酶及其在癌症代谢中的作用。 |
4 | Hans Clevers | Hubrecht Institute | 2013 | 描述了Wnt信号在组织干细胞和癌症中的作用。 |
5 | Titia de Lange | 洛克菲勒大学 | 2013 | 研究端粒,阐明它们如何保护染色体末端及其在癌症基因组不稳定性中的作用。 |
6 | Napoleone Ferrara |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2013 | 发现了导致癌症和眼病治疗的血管生成机制。 |
7 | Eric S. Lander | 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 | 2013 | 发现了识别人类疾病基因的一般原则,并通过创建和分析人类基因组的遗传,物理和序列图,使其应用于医学。 |
8 | Charles L. Sawyers |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隆 - 凯特琳纪念癌症中心 | 2013 | 用于癌症基因和靶向治疗。 |
9 | Robert A. Weinberg | 麻省理工学院,怀特黑德研究所 | 2013 | 用于表征人类癌症基因。 |
10 | Shinya Yamanaka | 京都大学,J。David Gladstone研究所,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 2013 | 用于诱导多能干细胞。 |
11 | Bert Vogelstein |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2013 | 癌症基因组学和肿瘤抑制基因。 |
12 | James P. Allison |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 | 2014 | 发现T细胞检查点封锁是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
13 | Mahlon DeLong | 埃默里大学 | 2014 | 用于定义大脑中的帕金森病发生故障的互锁电路,这一科学基础是通过深部脑刺激对帕金森病进行基于电路的治疗的基础。 |
14 | Michael N. Hall | 巴塞尔生物中心大学 | 2014 | 发现雷帕霉素靶蛋白(TOR)及其在细胞生长控制中的作用。 |
15 | Robert Langer | 麻省理工学院 | 2014 | 旨在发现可控药物释放系统和新生物材料的发展。 |
16 | Richard P. Lifton | 耶鲁大学、耶鲁大学医学院 | 2014 | 发现导致高血压的基因和生化机制。 |
17 | Alexander Varshavsky | 加州理工学院 | 2014 | 发现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关键分子决定因素和生物学功能。 |
18 | Alim-Louis Benabid | Joseph Fourier大学 | 2015 | 发现了高频深部脑刺激(DBS)的发现和开创性工作,彻底改变了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
19 | David Allis | C.洛克菲勒大学 | 2015 | 发现组蛋白的共价修饰及其在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组织调控中的关键作用,促进了对从出生缺陷到癌症等疾病的认识。 |
20 | Victor Ambros | 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 | 2015 | 发现了microRNAs的一个新的遗传调控世界,microRNA是一类抑制翻译或使互补mRNA靶标不稳定的微小RNA分子。 |
Gary Ruvkun |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和哈佛医学院 | 2015 | ||
21 | Jennifer Doudna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和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 | 2015 | 利用古老的细菌免疫机制成为编辑基因组的强大而通用的技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医学意义。 |
Emmanuelle Charpentier | Helmholtz感染研究中心和Umeå大学 | 2015 | ||
22 | Edward S. Boyden | 麻省理工学院 | 2016 | 用于开发和实施光遗传学 - 用于表达光活化离子通道和泵的神经元的编程,以便它们的电活动可以是受光控制。 |
Karl Deisseroth | 斯坦福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 2016 | ||
23 | John Hardy | 伦敦大学学院 | 2016 | 发现了导致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突变,将APP衍生的β-淀粉样蛋白肽的积累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联系起来,并启发了新的疾病预防策略。 |
24 | Helen Hobbs |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 2016 | 发现改变胆固醇和其他脂质水平和分布的人类遗传变异,激发了预防心血管和肝脏疾病的新方法。 |
25 | SvantePääbo | 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 | 2016 | 开创了古代DNA和古代基因组的测序,从而阐明了现代人类的起源,我们与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亲属的关系,以及人类和人口特征的演变。 |
26 | 史蒂芬·埃利奇(Stephen J. Elledge) | 布莱根妇女医院,哈佛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 2017 | 阐明真核细胞如何感知和应对DNA中的损伤,并提供对癌症发展和治疗的见解。 |
27 | 哈利·诺勒(Harry F. Noller) |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 2017 | 发现了RNA在形成核糖体活性中心的核心地位,这是所有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基本机制,从而将现代生物学与生命起源联系起来,并解释了如何许多天然抗生素会破坏蛋白质的合成。 |
28 | 罗兰·努瑟Roeland Nusse | 斯坦福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 2017 | 开展Wnt途径的研究,这是发育,癌症和干细胞生物学中关键的细胞间信号系统之一。 |
29 | 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 东京工业大学 | 2017 | 用于阐明自噬,这是细胞利用其自身不必要或受损成分产生养分的循环系统。 |
30 | Huda Yahya Zoghbi | 贝勒医学院,德克萨斯儿童医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 2017 | 发现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和Rett综合征的遗传原因和生化机制,这些发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见解。 |
31 | 乔安妮·乔瑞(Joanne Chory) | Salk生物研究所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 2018 | 发现植物如何优化其生长,发育和细胞结构,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 |
32 | 唐·克利夫兰(Don W. Cleveland) |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 2018 | 用于阐明一类遗传性ALS的分子发病机制,包括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变性中的作用,以及用于在ALS和亨廷顿病的动物模型中建立反义寡核苷酸疗法。 |
33 | 森和俊(Kazutoshi Mori) | 京都大学 | 2018 | 用于阐明未折叠的蛋白质反应,这是一种细胞质量控制系统,可检测致病的未折叠蛋白质并指导细胞采取纠正措施。 |
34 | 金·内史密斯(Kim Nasmyth) | 牛津大学 | 2018 | 阐明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介导重复染色体危险分离的复杂机制,从而预防癌症等遗传性疾病。 |
35 | 彼得·沃特(Peter Walter) |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2018 | 阐明了一种遗传性ALS的分子发病机制,包括胶质细胞在神经变性中的作用,以及在ALS和亨廷顿病动物模型中建立反义寡核苷酸疗法。 |
36 | 弗兰克·班尼特(C. Frank Bennett) | Ionis制药公司 | 2019 | 开发了一种有效的反义寡核苷酸疗法,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患者。 |
艾德里安·克雷纳( Adrian R. Krainer) | 冷泉港实验室 | 2019 | ||
37 | 陈志坚(Zhijian “James” Chen) |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 2019 | 发现了一种DNA感应酶,这种酶可能与自体免疫紊乱有关。 |
38 | 庄小威(Xiaowei Zhuang) | 哈佛大学 | 2019 | 发明了一种超分辨率分子成像技术,发现细胞隐藏的内部结构,该方法超越了光学显微镜空间分辨率限制。 |
39 | 安吉里卡·阿蒙(Angelika Amon) | 麻省理工学院 | 2019 | 研究贡献是发现了异倍体性(aneuploidy) |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