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22纳米光刻机治不了咱们的“芯”病!

2018年12月3日10:56:27来源:科技日报国产22纳米光刻机治不了咱们的“芯”病!已关闭评论2,259 views 1017字阅读3分23秒

科技观察家

11月29日,中科院研制的“超分辨光刻装备”通过验收。消息传着传着,就成了谣言——《国产光刻机伟大突破,国产芯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兰技术封锁,弯道超车》《厉害了我的国,新式光刻机将打破“芯片荒”》……

笔者正好去中科院光电所旁听此次验收会,写了报道,还算熟悉,无法苟同一些漫无边际的瞎扯。

中科院研制的这种光刻机不能(像一些网媒说的)用来光刻CPU。它的意义是用便宜光源实现较高的分辨率,用于一些特殊制造场景,很经济。

先解释下:光刻机不光是制造芯片用。一张平面(不论硅片还是什么材料)想刻出繁复的图案,都可以用光刻——就像照相,图像投在感光底片上,蚀掉一部分。半个多世纪前,美国人用这个原理“印刷”电路,从而有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为了节能和省硅料,芯片越做越小,逼得光刻机越做越极端。线条细到一定程度,投影就模糊了。要清晰投影,线条粗细不能低于光波长的一半。顶尖光刻机用波长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好刻10纳米以下的线条。

但稳定的、大功率的极紫外光源很难造,一个得3000万元人民币。要求工作环境严苛,配合的光学和机械部件又极端精密,所以荷兰的ASML公司独家垄断极紫外光刻机,创造了“一台卖一亿美金”的神话。

十几年前,国际上开始对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a,SP)光刻法感兴趣。中科院光电所从2003年开始研究,是较早出成果的一个团队。所谓SP,光电所的科学家杨勇向笔者解释:拿一块金属片和非金属片亲密接触,界面上有一些乱蹦的电子;光投影在金属上,这些电子就有序地震荡,产生波长几十纳米的电磁波,可用来光刻。

但这种电磁波很弱,所以光刻胶得凑近了,才能刻出来。且加工精度与ASML的光刻机没法比。刻几十纳米级的芯片是没法用SP光刻机的,至少以现在的技术不能。

验收会上也有记者问:该光刻设备能不能刻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光电所专家回答说,用于芯片需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距离还很遥远。

总之,中科院的22纳米分辨率光刻机跟ASML垄断的光刻机不是一回事,说前者弯道超车,就好像说中国出了个竞走名将要超越博尔特。

各家媒体第一时间报出的信息,就我看到的还算中规中矩。但后来网媒添枝加叶,搞到离谱。有些传播者为吸引眼球、赚钱,最爱制造“自嗨文”和“吓尿体”。听到国产科技成就先往大里吹,驴吹成马,马吹成骆驼,好卖个骆驼价。

这种“科技报道”是满足虚荣心的伪新闻。行家听了眉头一紧,避之大吉。也难怪许多科学家怕上新闻。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科技日报 整理 发表于 2018年12月3日10:56: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23199.html
埋头苦干,10 年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绝不会这么被动 杂谈天下

埋头苦干,10 年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绝不会这么被动

【人物介绍】叶甜春,研究员,1965年12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筹备组组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
一文看懂国产芯片现状 杂谈天下

一文看懂国产芯片现状

本文内容来光大证券,作者光大电子杨明辉团队。 目 录 1、周期性波动向上,市场规模超4000亿美元 1.1、半导体是电子产品的核心,信息产业的基石 1.2、集成电路工序多、种类多、换代快、投资大 1....
全球化下的中国芯:板凳须坐十年冷 科研资讯

全球化下的中国芯:板凳须坐十年冷

环环相扣的芯片产业链串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化产业。图片来源:全景网 在芯片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在芯片若干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努力实现一些技术突破,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才能不再受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