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党组的统一部署下,科技促进发展局(以下简称科发局)经充分调研、论证,于2014年3月正式启动了“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Network Initiative,以下简称STS计划)。2013年12月-2014年3月,科发局相继研究起草了《中国科学院STS计划纲要》、《中国科学院STS项目管理办法》和《2014年STS重点任务及实施方案》等9个文件,并于2014年3月14日向全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STS计划纲要》和《中国科学院STS项目管理办法》。2017年1月,科技促进发展局梳理了STS计划项目实施管理经验,调整了STS项目分类及定位,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建设科技服务网络,是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勇于先行先试,始终走在前列。经过“知识创新工程”十余年来的积累,中国科学院不仅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工业技术领域和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也形成了一大批成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总体而言,这些成果及其应用模式大多是自发的、孤立的,呈“碎片化”形态,难以满足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组织全院力量,整合创新要素,启动STS计划,是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使中国科学院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一个新的台阶。
科技服务网络(STS)是中科院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桥头堡”,也是中科院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密切中科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组织联合攻关、成套技术示范、产品化验证与规模产业化,开展面向社会的科技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重点部署项目:主要用于组织和培育我院科技力量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使院属单位将来能够有组织地争取并承担国家重点专项中的重要任务。
立项项目列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牵头承担单位 | 项目负责人 | 经费概算(万元) | 项目执行期 | 批次 |
1 | 生态草牧业实验区建设核心技术集成与示范 | 植物所 | 景海春 | 10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2 | 高值特色水果采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 | 植物所 | 田世平 | 3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3 | 高通量育种作物本体与环境快速检测装置 | 合肥研究院 | 王儒敬 | 3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4 | 西部典型县域特色高值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 华南植物园 | 王 瑛 | 5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5 | 淮北第二粮仓示范工程 | 合肥研究院 | 吴丽芳 | 4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6 | 合成天然橡胶及其单体成套产业化技术——单体合成技术 | 长春应化所 | 白晨曦 | 5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7 | 面向一带一路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的超级终端研发与产业化 | 计算所 | 石晶林 | 5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8 | 高效建筑节能一体化集成系统及应用示范 | 合肥研究院 | 田兴友 | 3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9 | 面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数据服务平台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应用 | 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 季统凯 | 2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10 | 超高清激光显示整机与关键技术研究 | 理化所 | 毕 勇 | 500 | 2016.1-2017.1 | 第一批 |
11 | 绿色生物工艺 | 过程工程所 | 邢建民 | 35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12 | 面向可穿戴医疗健康服务的柔性微机电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 | 深圳先进院 | 王 磊 | 45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13 | 食品安全荧光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 | 大连化物所 | 关亚风 | 4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14 | 血液分子生物学与新型免疫诊断技术 | 苏州医工所 | 董文飞 | 4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15 | 治疗性抗体创新靶点的筛选平台建立和抗体的功能验证 | 上海巴斯德所 | 孙 兵 | 4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16 | 城市生态水文与水资源安全研究 | 地理资源所 | 贾绍凤 | 3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17 | 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 | 东北地理所 | 王文杰 | 400 | 2016.1-2017.12 | 第一批 |
18 | 长三角复合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南京土壤所 | 宋 昕 | 500 | 2016.1-2017.12 | 第一批 |
19 | 贵州万山汞矿区土壤汞污染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 地化所 | 张 华 | 2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20 | 东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 | 沈阳生态所 | 朱教君 | 500 | 2016.1-2017.12 | 第一批 |
21 | 黄土高原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果园水肥协同技术集成与示范 | 水保所 | 冯 浩 | 500 | 2016.1-2016.12 | 第一批 |
22 | 农作物新品种创新培育 | 遗传发育所 | 高彩霞 | 400 | 2016.7-2017.6 | 第二批 |
23 | 铁路沿线安全光纤综合监测系统产业化技术开发 | 上海光机所 | 蔡海文 | 300 | 2016.8-2017.12 | 第二批 |
24 | 面向文化创意的VR内容获取装备研制及产业化 | 计算所 | 李淳芃 | 300 | 2016.9-2017.12 | 第二批 |
25 | 面向我国出入境口岸动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服务体系构建 | 动物所 | 乔格侠 | 300 | 2016.9-2017.8 | 第二批 |
26 | 绿狐尾藻生态治理技术工程化研究与应用 | 亚热带生态所 | 肖润林 | 200 | 2016.1-2016.12 | 第二批 |
27 | 城市黑臭河流水体治理技术推广应用 | 生态中心 | 庄绪亮 | 200 | 2016.8-2017.7 | 第二批 |
28 | 高效海洋生态牧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 海洋所 | 杨红生 | 1000 | 2017.1-2018.12 | 第三批 |
29 | 国门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技术 | 动物所 | 乔格侠 | 1000 | 2017.1-2018.12 | 第三批 |
30 | 结核病防治创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示范 | 生物物理所 | 毕利军 | 800 | 2017.1-2018.6 | 第三批 |
31 | 新整治耕地优质耕作层工程化构建新技术与示范 | 南京土壤所 | 张佳宝 | 25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32 | 甘肃省糖用型甜高粱系列产品产业化示范 | 近代物理所 | 肖国青 | 5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33 | 糯小麦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示范 | 成都生物所 | 王涛 | 2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34 | 重离子治癌的免疫机制与免疫评价 | 生物物理所 | 高光侠 | 400 | 2017.5-2019.5 | 第四批 |
35 | 基于微纳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分子诊断技术、设备及应用 | 国家纳米中心 | 胡志远 | 800 | 2017.5-2019.5 | 第四批 |
36 | 典型污染行业的绿色工艺示范 | 过程工程所 | 邢建民 | 8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37 | 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的生物合成 | 天津工生所 | 孙际宾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38 | 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关键技术研究 | 上海生科院 | 方 靖 | 600 | 2017.7-2019.6 | 第四批 |
39 | 可穿戴汗液传感器的构建和应用 | 生物物理所 | 王江云 | 600 | 2017.5-2019.5 | 第四批 |
40 | 环境抗生素污染控制策略与技术研究 | 合肥研究院 | 刘锦淮 | 8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1 | 近地面生态系统特征参数监测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 | 地理资源所 | 王绍强 | 7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2 | 东北老工业基地典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示范 | 沈阳生态所 | 郭书海 | 4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3 | 植物多样性对典型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的影响和调控 | 版纳植物园 | 唐建维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4 | 资源枯竭地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集成示范 | 青岛能源所 | 周功克 | 8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5 | 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关键基础能力评估与战略方案 | 地理资源所 | 金凤君 | 5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6 | 典型二次资源高值化循环技术研发与示范 | 过程工程所 | 孙 峙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7 | 澜湄流域重大虫媒孳生环境遥感监测与服务 | 遥感地球所 | 柳钦火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8 | 甲醇甲苯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 | 大连化物所 | 刘中民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49 | 大尺度高质量单晶金刚石制备与应用研究 | 宁波材料所 | 江 南 | 8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50 | 高性能甲醇制丙烯催化剂技术研发 | 山西煤化所 | 王建国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51 | 酚酞型聚芳醚酮的应用与产业化 | 长春应化所 | 周光远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52 | 低铂直接醇燃料电池便携式电源技术 | 长春应化所 | 邢 巍 | 9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53 | 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新型催化剂开发及产业化 | 过程工程所 | 刘瑞霞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54 | 高能量密度深潜器全固态锂电池动力系统的开发 | 青岛能源所 | 崔光磊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55 | 面向高端重型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 | 沈阳自动化所 | 满志红 | 15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56 | 污泥深度脱水絮凝剂的规模化制备与应用示范 | 合肥研究院 | 陈 林 | 600 | 2017.5-2019.4 | 第四批 |
57 | 航空航天用高品质钛合金球粉低成本规模化制备 | 福建物构所 | 林文雄 | 8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58 | 聚光太阳能超临界CO2混合工质分布式供能关键技术 | 工程热物理所 | 韩巍 | 4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59 | 高温甲醇燃料电池电动车动力电源系统 | 大连化物所 | 王素力 | 4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0 | 交直流混合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 | 电工所 | 孔力 | 6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1 |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热电材料结构设计与应用示范 | 上海硅酸盐所 | 史迅 | 4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2 |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原型系统建设 | 遥感地球所 | 郭华东 | 4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3 | 通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估与提升 | 南京地理所 | 杨桂山 | 3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4 | 无人航空器生态环境遥感观测技术应用示范 | 地理资源所 | 廖小罕 | 4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5 | 化工园区废气排放监测关键技术设备研发与应用 | 合肥研究院 | 谢品华 | 4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6 |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创新发展研究 | 地理资源所 | 刘卫东 | 29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7 | 区域典型污染物生态环境效应与管理 | 生态中心 | 吕永龙 | 3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8 | 2022年京-张冬奥会雪道保障技术与示范研究 | 西北院 | 秦大河 | 5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69 | 绿色城市综合考评的理论与方法 | 城市环境所 | 崔胜辉 | 12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70 | 合成非天然基因组生产植物天然产物 | 天津工生所 | 张学礼 | 15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71 | 合成微生物线路治疗恶性肿瘤 | 深圳先进院 | 刘陈立 | 10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72 | 三部九候脉诊仪关键技术研究 | 微电子所 | 张海英 | 2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73 | 海洋源功能生物材料及医药制剂开发 | 过程工程所 | 马光辉 | 2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74 | 人体与环境健康的微生物组共性技术研究 | 微生物所 | 刘双江 | 30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75 | 重金属污染农田防治技术评估及多区域示范验证 | 地理资源所 | 廖晓勇 | 3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76 | 边际土地产能效益扩增机理与藏粮于地技术模式 | 遗传发育所 | 曹晓风、孙波 | 3000 | 2018.1.1-2019.12.31 | 第五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