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历届名单(2003-2018年,19位个人,55个集体)

2019年1月23日13:42:30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历届名单(2003-2018年,19位个人,55个集体)已关闭评论9,894 views 4949字阅读16分29秒

为了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的办院方针,进一步激励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并鼓励其矢志为人类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信念,中国科学院秉承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变革,结合国立科研机构的特点,于2002年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3年首次颁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予院属单位在近五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的个人或集体,每两年评选一次(2013年后改为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总数不超过10个,其中每个获奖集体的突出贡献者不超过3人。获奖者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签署奖励证书并颁发奖章或奖杯。

“个人”指在推荐期间为院属单位的聘任人员。对于同一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的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般只授予一个个人;但对于确属两个及两个以上项目组(可以分属不同院属单位)独立工作并形成同一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最多可同时授予两个个人。

“集体”指同一重大成果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组成的团队。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应主要是院属单位的聘任人员,也包括院外单位人员,主要完成者最多不得超过20人,其中突出贡献者不超过3人。

历届获奖综述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历届名单(2003-2018年,19位个人,55个集体)

自2003年首次颁奖以来,截止2018年,共颁发了74项杰出科技成就奖,其中19项为个人杰出科技成就奖,55项为集体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历届名单(2003-2018年,19位个人,55个集体)

自2003年首次颁奖以来,截止2018年,共有13个单位19人次获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以3人次并列第一。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历届名单(2003-2018年,19位个人,55个集体)

自2003年首次颁奖以来,截止2018年,共有55个集体获奖,以物理研究所为推荐单位有5个集体获奖,位列首位,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推荐单位各有3个集体获奖,并列第二。

 

获奖个人名单

序号 获奖人 获奖人单位 年度
1 朱道本 化学研究所 2018
2 魏辅文 动物研究所 2018
3 康乐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2017
4 祝宁华 半导体研究所 2017
5 陈大华 动物研究所 2016
6 丁健 上海药物研究所 2016
7 程代展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15
8 安芷生 地球环境研究所 2015
9 包信和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15
10 徐星 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 2014
11 江雷 化学研究所 2014
12 高福 微生物研究所 2014
13 张润志 动物研究所 2011
14 杨学明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
15 李灿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
16 潘建伟 中国科技大学 2005
17 常文瑞 生物物理研究所 2005
18 陈锡康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03
19 刘迎建 自动化研究所 2003

 

获奖集体名单

序号 获奖集体 推荐单位 突出贡献者 主要完成者 年度
1 基于射频波驱动的托卡马克高约束稳态运行研究集体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万宝年
徐国盛
龚先祖
钱金平 梁云峰 胡建生 肖炳甲 孙有文 王亮 刘海庆 丁斯晔 张新军 刘甫坤 赵燕平 徐旵东 胡纯栋 臧庆 吕波 项农 罗广南 2018
2 拓扑半金属理论及其材料预测研究集体 物理研究所 方忠 物理研究所
戴希 香港科技大学
翁红明 物理研究所
方辰 徐刚 2018
3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研究集体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常进 紫金山天文台
朱振才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李华旺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安琪 王焕玉 诸成 苏弘 蔡明生 郭建华 常亮 张传鑫 刘树彬 彭文溪 刘杰 王连国 胡一鸣 杨雅清 张静 张文巧 陈博 2018
4 新型存储器件及集成研究集体 微电子研究所 刘明
谢常青
龙世兵
刘琦 吕杭炳 李泠 管伟华 陈宝钦 王艳 牛洁斌 余兆安 胡媛 朱效立 刘璟 李海亮 罗庆 许晓欣 商立伟 卢年端 刘宇 2018
5 先进轻型航空动力技术研究集体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朱俊强
徐纲
卢新根
胡春艳 龚建波 赵胜丰 杜强 李伟 刘富强 黄恩亮 张燕峰 穆勇 雷志军 刘存喜 王沛 阳诚武 韩戈 阮昌龙 郭磊 杨金虎 2018
6 超宽高清动态成像技术研究集体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任建岳
张星祥
陈长征
李景林 金龙旭 何斌 张立国 任建伟 李丽富 伞兵 许艳军 吕增明 李国宁 张宇 王文华 谷仓 王书新 陶宏江 孙斌 张然峰 2018
7 红外探测关键技术研究集体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孙胜利
陈凡胜
童卫旗
林长青 裴云天 于清华 孙小进 胡亭亮 金钢 叶振华 林加木 左志强 邓容 张勇 谢荣建 范广宇 王成彬 饶鹏 蔡渊 梁宏 2018
8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研究集体 国家天文台 南仁东
严俊
郑晓年
彭勃  段宝岩  李菂  张蜀新  杨世模  李颀  王启明  朱博勤 朱文白  孙才红  朱丽春  金乘进  朱明  张海燕  聂跃平  殷跃平 仇原鹰 2017
9 国产P/E级高性能软件与算法库研究集体 软件研究所 杨超
孙家昶
李玉成  刘芳芳  孙乔  张云泉  吴长茂  赵玉文  张先轶  黎雷生 魏颖  赵海涛  马文静  张佳佳  张娅  赵慧 2017
10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研究集体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匡光力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高秉钧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张裕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叶朝辉  刘小宁  张晓东  邱宁  陈文革  欧阳峥嵘  吴仲城 吴杰峰  谭运飞  皮雳  陆轻铀  王俊峰  钟  凯  王秋良 李洪强  陈治友  张勇 2017
11 热带太平洋西边界流研究集体 海洋研究所 胡敦欣
王凡
袁东亮  张林林  胡石建  王庆业  王富军  汪嘉宁  李元龙  高山 冯俊乔  贾凡  刁新源  周慧  李峣  赵君  王铮 2017
12 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集体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裴端卿
潘光锦
Miguel A. Esteban
陈捷凯  王涛  秦宝明  郑辉  舒晓东  刘晶  秦大江 廖宝剑  蔡景蕾  张小飞  郭琳  孙昊  陈可实  黄文浩 2017
13 先进航空光电成像与测量技术研究集体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贾平
丁亚林
张保
匡海鹏  刘晶红  张洪文  沈宏海  修吉宏  宋悦铭  贾继强 戴明  张新  朱明  田大鹏  许永森  翟林培  王德江 黄猛  熊经武  史磊 2017
14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究集体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林宝军
李国通
沈学民
林宝军  李国通  沈学民  龚文斌  熊淑杰  沈苑  蒋桂忠 陈志峰  张军  王学良  安洋  李锴  贺芸  古启军 任前义  陈勇  孔陈杰  白涛  林士峰  刘静 2017
15 新一代星载高精度大气探测光学载荷技术研究集体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丁雷
华建文
殷德奎
丁雷  华建文  殷德奎  王向华  钮新华  王淦泉  柴金广 洪孝炬  董德平  陈永平  李向阳  吴亦农  袁杰  韩昌佩 刘云猛  王妮丽  袁红辉  李利兵  沈霞  祁公祺 2017
16 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研究集体 力学研究所 姜宗林
赵伟
俞鸿儒
刘云峰 王春 林建民 谷笳华 吴松 李进平 罗长童 孙英英 陈宏 韩桂来 苑朝凯 汪运鹏 胡宗民 滕宏辉 2016
17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集体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傅伯杰
欧阳志云
郑华
吕一河  王效科  王帅  肖燚 刘国华  徐卫华  冯晓明  逯非  陈利顶  饶恩明  高光耀  张路  汪亚峰  吕楠  卫伟  肖洋  江凌 2016
18 有机光功能材料研究集体 化学研究所 姚建年
赵永生
付红兵
钟羽武 陈辉 骆智训 詹传郎 闫永丽 吴义室 李勇军 邵将洋 龚忠亮 贾美叶 2016
19 高光谱遥感研究集体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张兵
张立福
童庆禧
刘良云  张霞  高连如  黄文江  陈正超  申茜  吴太夏  张文娟   吴远峰  孙旭  黄长平  张浩  李俊生  焦全军  杨杭  吴艳红   彭代亮 2016
20 深海探测与研究平台体系建设研究集体 海洋研究所 孙松
李铁刚
于建军
隋以勇 孔宪才 张绍京 刘合义 刘长杰 石铭金 孙宗强 王勇 任建明 尹宏 李超伦 曾志刚 于非 张鑫 吴刚 颜芳 杨昌武 2015
21 深部资源探测理论技术突破与应用研究集体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底青云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方广有 电子学研究所
薛国强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杨长春 张一鸣 李德亭 殷长春 王自力 陈文轩 安志国 付长民 王中兴 朱万华 王若 张文秀 雷达 周楠楠 杨永友 孙云涛 黄玲 2015
22 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集体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张洪杰
李成宇
孟健
唐金魁 王成 廖伍平 尤洪鹏 宋术岩 冯婧 周亮 刘大鹏 庞然 邓瑞平 王樱蕙 汪啸 2015
23 单分子尺度的量子调控研究集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侯建国
杨金龙
王兵  董振超 王晓平 罗毅
赵瑾  李震宇 赵爱迪 李斌
2014
24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集体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华民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李先锋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宗浩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马相坤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高素军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张洪章 刘涛  邢枫
赖勤志王晓丽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钟和香 陈剑  荣倩
王美日 刘景开 孙佳伟 李杰 邱艳玲 刘慧颖
2014
25 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集体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朱日祥
张宏福
杨进辉
郑天愉 范宏瑞 艾印双 陈凌  姜能 林伟  孟庆任 汤艳杰 曾庆栋
赵亮  杨岳衡 英基丰 李秋立 张晓晖 钱青  杨蔚  赵新苗
2014
26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集体 微电子研究所 叶甜春
陈大鹏
朱慧珑
赵超 闫江 杨士宁 微电子研究所/武汉新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徐秋霞 刘明 陈岚 殷华湘 钟汇才 尹海洲 李俊峰
王文武 霍宗亮 李春龙 王红丽 王大海 阮文彪 唐波
2014
27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究集体 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贻芳
曹俊
杨长根
衡月昆   李小男    庄红林   王铮
张浩云   张家文   温良剑   刘江来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
周莉     丁雅韵   白景芝   刘丽冰
陈和生    马宇蒨   王萌  山东大学物理系   陈少敏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胡涛
2013
28 水稻高产优质性状的分子基础及其应用研究集体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李家洋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韩斌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钱前  中国水稻研究所
朱旭东  中国水稻研究所
王永红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黄学辉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2013
2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集体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
郑明辉
朱本占
徐晓白  王子健  张淑贞  张庆华  郭良宏  汪海林   刘景富   蔡亚岐
王亚韡  杜宇国  张爱茜  景传勇
赵斌    刘思金   秦占芬  宋茂勇
刘文彬
2013
30 功能纳米结构及其器件研究集体 物理研究所 高鸿钧
陈小龙
黄学杰
李泓    杜世萱   张广宇  胡勇胜
申承民  谷林    时东霞  王业亮
杨蓉    王刚    肖文德   郭海明  郭丽伟   陈立泉
2013
31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与声学系统研究集体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王晓辉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朱敏   声学研究所
郭威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杨波    声学研究所 刘开周
朱维庆  声学研究所 张艾群
张东升  声学研究所 祝普强
徐立军  声学研究所 赵洋
刘烨瑶  声学研究所 崔胜国
傅翔    声学研究所 武岩波  声学研究所 李彬     任福琳  刘晓东  声学研究所 于开洋  俞建成
2013
32 丹参多酚酸盐项目研究集体 上海药物研究所 王逸平
宣利江
徐亚明  王唯    顾云龙 2013
33 干细胞多能性调控机理与转化研究集体 动物研究所 周琪 赵小阳 李伟    王秀杰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曾凡一  上海交通大学 王柳     刘蕾     张映    佟曼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骆观正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杨维    万海峰 2013
34 拓扑绝缘体研究集体 物理研究所     2011
35 沙尘暴发生发展机理及监测预测和灾害评估研究集体 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1
36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集体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11
37 神经发育与可塑性研究集体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2011
38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研究集体 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1
39 上海光源研究集体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1
40 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研究集体 近代物理研究所     2009
41 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9
42 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研究集体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2009
43 神舟七号伴随卫星研究集体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2009
44 可视化铸锻技术研究集体 金属研究所     2009
45 EAST大科学工程研究集体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07
46 高端硅基SOI材料研究集体 上海微系统研究所     2007
47 强场物理若干前沿问题研究集体 物理研究所     2007
48 薄膜/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和量子操纵研究集体 物理研究所     2005
49 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筑路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研究集体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5
50 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研究集体 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5
51 合成油品研究集体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2005
52 2-5GeV能区正负电子对撞强子反应截面的精确测量研究集体 高能物理研究所     2003
53 中国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集体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2003
54 辽西热河脊椎动物群研究集体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03
55 龙芯CPU研究集体 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3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1月23日13:42: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24370.html
交出亮眼成绩单,中科院科发局局长严庆详解——如何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催化剂 机构动态

交出亮眼成绩单,中科院科发局局长严庆详解——如何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催化剂

近日出版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科学院2018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中科院有4个单位入围2018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实验室体系发展规划 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实验室体系发展规划

我院实验室体系,包括依托我院建设的国家实验室(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我院自主部署建设的院重点实验室、院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是我院科技创新体...
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健全并强化我院对外科研项目合作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国际伙伴计划管理流程和制度,根据《深化国际化推进战略整体实施...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快“率先行动”计划工作目标的实现,夯实我院前沿与交叉科学的工作基础,自 2016 年开始启动前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