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智能导钻技术装备体系与相关理论研究 ”(简称“智能导钻专项”)已经于 2017年7月18日正式启动,执行周期为五年,牵头单位为中科院地球科学研究院(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专项针对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从深层石油地质理论出发,攻克6000米以深智能导钻技术,实现“圈得准”—油气藏地质理论,“定得准”—油气藏精准刻画技术,“打得准”—智能旋转导钻技术,支撑我国未来20年深层油气和地热能勘探开发,为未来非常规油气和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核心技术和装备。
专项预期将实现四川、塔里木等典型盆地深层-超深层战略选区突破,优选出5到6个“亿吨级”有利区带,确定2到3个“千万吨级”勘探目标。
专项共计30余个参与单位,研发人员共计1000余人。研发骨干由340余名高级职称人员及研发工程师队伍组成,包括院士5人,千人计划15人,核心团队专业方向完备,且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的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进基地”(2009年获中组部批准建设),主要围绕地球物理重大装备研发与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装备建设,为吸引海外高端装备研发人才创造了条件,目前人才基地现已引进MEMS传感器设计制造“千人计划”人才5人、随钻测井技术“千人计划”人才2人,合作单位“千人计划”人才5人。
专项负责人:
朱日祥
首席科学家:
王自力
项目执行时间:
2017年1月-2021年12月
参与单位:
声学所
沈阳自动化所
高能所
力学所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石化石勘院
中石油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海油服公司
航天九院十三所
中国石油大学
......
项目设置:
专项从科学引领、技术创新和研发保障三个层面设置了五个项目,分别是深层油气形成与分布预测,深层地质导向技术、深层旋转导向钻进技术、超深层导向钻井关键技术和智能导钻系统集成与试验,通过构建旋转导向、随钻测井、井地数据传输、井场控制和远程专家五大系统,为深层油气和地热能开发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以上信息由科塔学术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