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

2019年3月28日14:29:44海军军医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已关闭评论3,477 views 7715字阅读25分43秒

一、总体情况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

我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以基础医学为基础和主线,以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外科学(泌尿外)、药学、特种医学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医学研究与转化机构为主体,以肿瘤免疫与调控、肿瘤代谢与炎症、肿瘤遗传与进化、肿瘤防控的应用转化、军事特种医学研究等为科研主攻方向,立足免疫学的基础优势,聚焦并结合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诊治、药物研发及军事特种医学研究特色,重点建设肿瘤与免疫学科群,以期带动和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并在提升我军战斗力乃至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经过2018年的一流学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开展模拟仿真体系建设论证,推进“智慧校园”方案制定,建成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创新发展平台;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选拔补充师资队伍,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科学研究方面,多项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承担多项国家科研任务,提升论文专利内涵质量,科技奖励实现新突破;在社会服务方面,为军服务取得新进展,落实军民融合推动健康中国,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决策咨询;在文化传承方面,推进红十字方队文化建设,健全人文教育体系,推动医疗行业行风整治;在国际合作方面,强化校际合作交流,拓展国际军事医学交流,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因此,我校圆满地完成了2018年一流学科建设的既定目标。

我校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主要有国家专项资金、军队投入与学校自筹三个来源,我校按照“专款专用、专人审批、科学计划、讲求效益”四个原则,采取了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项目资金的预算与审核、实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完善项目采购程序、实行信息化管理、定期编制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表等措施规范资金的管理,以确保整体建设内容的圆满落实。

(二)突出优势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情况

全面实施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整体实力,我校提前启动实施了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彰显优势、强化特色、协同创新”的总体思路,遴选确定泌尿与生殖医学等19个优势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予以立项建设,总体投入1.535亿元。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学科保持持续发展活力,临床学科特色进一步凸显,泌尿外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消化系病、肝胆外科、烧(创)伤外科、骨科等学科位居前列,真菌病学、心脏与血管外科、脑血管病等学科享有较高的声誉地位。这也为学校开展一流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是加强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免疫学实验室完成了约400平方米附属实验场地的翻新和改造,目前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包括超低温冰箱、感染动物房准备间等部分,为实验室的创新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建成长海临床教学中心,面积7300平米,拥有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D腔镜、4D内镜,可进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AHA、ITLS、NDLS等认证课程的培训。

二是推进“智慧校园”方案制定。面向学校转型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问题,借鉴其他高校智慧化校园建设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需求,制定智慧校园一期建设方案。智慧校园一期建设将以服务师生为导向,统一云平台为基础,未来课堂为核心,智能数据分析为支撑,构建规范、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环境,打造融合开放、可扩展性强的智慧校园体系。

三是建成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由国家发改委立项,顺利建成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并已投入使用。中心平台专业设备预算2亿元人民币,即涵盖最新的多层次的研究平台,也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SPF级动物屏障设施。该中心采用跨系统(军地结合)、跨学科的集成式研究模式,将为我国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评估;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围绕“怎样建设海军军医大学、怎样培养现代军事医学人才”展开了广泛研讨,全面梳理重构规章制度,为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优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依据改革后海军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制订了本科、研究生及外训各专业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了不同专业培养质量标准。

二是深化培养模式改革。落实推进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实施“顶天立地”教育计划;论证提出无军籍地方普通本科生招生计划,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规定,为军队院校开展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试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信息化教学研究,开展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等突出训考结合;持续推动教学改革研究,组织申报教学成果奖,荣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三是打造创新发展平台。成功举办“护理学前沿”等4期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和研究生学术论坛,加强了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组织开展“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优秀硕士研究生苗子培育基金项目”,培育优秀研究生课题项目;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平台,选派22名优秀博士生到国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在2018年公布的全军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的结果中,共获4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建设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孵化基地,支持了本科生进行第二课堂研究工作,获2018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银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奖特等奖”、“优秀论文奖”、上海市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团体特等奖1项,三等奖4项。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选拔补充师资队伍。在今年的毕业分配工作中,扎实组织学员综合素质考评,严密组织首次应届毕业生改留校工作;我们积极拓展人才补充渠道,积极争取从海军部队选调干部,通过科学拟制岗位需求、精心设计考核程序、严密把关档案和标准条件,选调优秀干部;首次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对工作经历、专业资格、能力水平做出了细化要求,经资格审核、体检面试、政治考核、综合考察,招聘质量总体较高,为师资队伍补充了宝贵的新鲜血液。

二是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建立规范的培养模式。组织新任职人员岗位能力培训,强化新教员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育技术、师德师风和教师身心健康培养;积极选派教员出国留学进行深造,全年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4名、高级访问学者7名;组织指导7个博士后流动站面向全国网上招录,共招收25名博士后进站;选派教员赴部队当兵锻炼,丰富教员任职经历和工作阅历,促进教学训练与部队接轨;开展广泛性的教员岗位练兵,根据海军教学能力比武竞赛要求,修订了学校特级、A级教员评审办法,组织2017-2018学年校A级教员评审,遴选出优秀青年教员进行重点培训;积极选派优秀教员参评海军、全军和全国教学能力比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海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1人获评全军优秀教师。

三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加强军事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薄弱学科的导师队伍建设,适度扩大跨学科导师数量。目前师资队伍日益强大: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工程;1人入选军队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2人入选学科拔尖人才;4人入选上海市科委学术带头人计划、4人入选科委启明星计划、3人入选教委曙光计划、4人入选卫健委新百人、9人入选卫健委新优青、3人入选教委创新项目,1人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求是”杰出青年奖。

(三)科学研究创新

一是多项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发现DNA羟甲基化酶Tet2在转录后水平促进病原体感染诱导的髓系发生,为有效防治感染性疾病和控制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发现肿瘤诱导的脾脏内新型细胞亚群Ter细胞促进肿瘤进展,提出了癌症原发灶能够利用远端脾脏产生新型细胞亚群,从而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癌症作用新机制;寻找到了糖基化的肿瘤膜抗原在病理性抗体诱导及促转移中的重要功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靶点;成功制备了Y染色体甲基化的检测试剂盒,完成了7个中心,2000例标本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及药用植物样品库,实现了中药微量、复杂药效成分的快速高效分离解析;深入开展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产生机制研究、日本血吸虫对宿主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虫源和宿主非编码RNA调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均取得进展。

二是承担多项国家科研任务。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发挥好基础研究在军事医学创新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持续做好国家、省部重要基金申请工作。2018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79项,项目总数排在全军之首;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项,其中1人获1项“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

三是提升论文专利内涵质量。2018年我校共发表SCI论文843篇,影响因子5-10分92篇,10-20分11篇,20分以上4篇,同时有1篇论文获海军军事理论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论文获海军优秀后勤学术论文三等奖;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142项,其中发明专利108项,占比76.1%,授权发明专利占比持续提高,体现了我校科技创新内涵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是科技奖励实现新突破。2018年我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现了我校历史上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军队项目零的突破,也是今年海军唯一一项国家一等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实现国家、军队、上海市、教育部高等级科技奖励全覆盖,创造了建校以来国家科技奖励工作的最好成绩。

(四)社会服务保障

一是落实军民融合,推动健康中国。已建成及技术扶贫多个院士工作站,覆盖四川宣汉、安徽定远等国家级贫困县;成立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消化道早癌筛查计划,即“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包括全国1200余家中心,开展针对早期胃癌、食道癌和结肠癌的筛查研究;牵头成立“中国医镜整合联盟”,包括500余家单位,覆盖内镜研发、应用、流通领域。

二是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决策咨询。博鳌亚洲论坛上,李兆申同志受到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并向习主席介绍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形势及磁控胶囊胃镜创新转化;研究成果《美国近期发布的〈2017年航行自由报告〉需引起重视》(内参)受到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肯定性批示。

(五)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一是推进红十字方队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以“新使命、新征程、新作为”为主题的第九届军大艺术节,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学校转型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加强红十字方队文化的推广融合,结合庆祝建军节、海军节等节日,主办“心中的长城”庆八一拥军优属主题晚会;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来校演出“2019新年交响音乐会”、现代京剧《浴火黎明》,深受广大教职员工欢迎与好评;打造“红十字”军事训练品牌,举办海军夏令营活动,扎实推进红十字勇士突击队、红十字海狼突击队、红十字战救突击队建设。

二是健全人文教育体系。以文化建设引领教学,树立“知识走向美德”的教育理念,以中国特色强军文化为主线,寻求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整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批判汲取外军军事文化,与中国特色强军文化交汇融入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着力培养有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中国特色强军文化融入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与实践》获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是推动医疗行业行风整治。严格抓好作风纪律建设,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严肃惩处纠治存在问题,营造良好行业氛围;全面完善医疗制度机制,坚持一体筹划、综合施策,注重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严抓安全合理用药专项整治,严守医疗安全底线,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有效落实监督问责,坚持把监督问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着力在全员参与群防群治、常态预警定期分析上下功夫,确保把住关口、刹住苗头。

(六)国际合作交流

一是强化校际交流。组织6批次23名学员分别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泰国皇家陆军医学院、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香港大学护理学院等国际、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见习交流;接收4批次15名国(境)外院校来校交流,进一步培树学员国际化视野;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平台,选派22名优秀博士生到国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

二是拓展军事医学交流。学校10批13人次军事医学人才出国参加各类国际军事医学交流;选派第七批援柬专家组6名专家赴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开展一年援外帮带任务,协助派遣1批33名专家组赴柬开展义诊活动;高质量完成老挝国防部部长夫人等11人次的涉外医疗保障任务,较好地服务了国家周边外交。

三是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联合越南肾脏泌尿会胡志明市平民综合医院、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泌尿外科申请了国际联合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掀开了中国特色研究成果影响力辐射在东盟“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欧盟国家的新篇章;比利时鲁汶大学代表团来访,就肝癌炎癌转化标志物及极早期肝癌预警标志物的筛查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与法国海军医学研究所、BF SYSTEMES潜水技术公司在潜水减压病防治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合作。

三、制度建设

(一)组织领导

一是坚持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修订完善校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和经费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机关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大抓建力度。出台《关于调整改革期间加强学校各级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完善强化各级党委抓建单位全面建设主体责任的相关机制,督促各级党委修订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通知》,增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质量;抓好各级党委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组织学习《党委工作条例》《海军党委工作规则》,研究制定《海军军医大学党委工作规则》《校党委常委会议事细则》等法规制度及配套落实措施,进一步提高校党委议事决策水平;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校党委常委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校党委常委联系基层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落实挂钩帮带相关机制,及时解决师团党委班子建设和单位发展中的倾向性问题,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把方向、抓落实、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

三是采取学校、院系、学科三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模式。学校成立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科建设的规划与领导,办公室负责学科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专家委员会负责学科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建设任务等规划论证,参与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检查指导,学科建设项目的立项、评估、验收等工作,对学科建设中的重大事项提供决策咨询。院系负责学科建设基本支撑条件的保障,督促落实学科建设任务,做好学科建设日常管理。学科带头人负责整个学科学术梯队的组建,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经费使用计划,带领学科团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以课程考核、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军事体能及综合表现等为要素构成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行“学分绩点+荣誉学分”的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二是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修订职称评审准入条件、设定教师任职条件,完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采取任期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方式,不断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自我评价调整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深入现场调研学科建设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阶段性需求问题;适时根据情势变化,审议调整学科建设项目内容,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开展学科建设阶段性检查,评估学科建设目标、任务的推进情况,改进和加强学科建设管理。加强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滚动淘汰制度,对学科(方向)建设执行不力的视情予以处理,并追究学科负责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点学科发展尚不平衡。通过长期建设,我校学科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但是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进步提升幅度差距大,有的优势学科对相关学科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有力,有的学科交叉联合浮于形式、过于松散,学科内部、学科之间协作不够紧密,存在一定的壁垒障碍。

二是引才集智成效不够凸显。受客观条件限制,我校人才队伍主要立足于自主培养,人才、智力引进和使用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具有学科领先水平的领军帅才、站在学术前沿的大师团队吸引力还不够强,引才集智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切实发挥,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工作。

三是交流合作深度有待加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扩大国际交流、密切军内合作、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服务。目前在国际学术交流、军内合作服务、军地共建融合等方面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或者存在形式上交流多、实质性合作少的不足,制约了学科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是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长期以来受体制编制限制,我校各类学科一线岗位的繁重工作任务与有限的人员配备之间的矛盾较大,导致学科规模、效益难以有较大的发展。虽然,目前编制有所增加,但短期内学科队伍仍难以配置到位。另外,随着科技发展和建设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学校履行新使命新任务的要求,亟需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经费。

五是在军地共建机制渠道方面,由于军队改革和院校编制体制调整,学校转隶海军后,尚未与上海市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此外,关于储备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军队主管部门也尚未明确部署通知。

(二)改进措施

一是鼓励学科交叉,加快弱势学科发展。以“双一流”建设项目为纽带,结合军队“十三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建设,鼓励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交叉,从而带动弱势学科的发展,达到固强补弱的目标。

二是创新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人才工程建设的力度,营造更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推出更加健全的人才竞争机制、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和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文职人员、聘用制人员的建设力度,尤其加大对基础医学学科的支持力度,在军人编制受限的情况下,不断充实学科人才队伍的规模和实力。

三是拓宽渠道,寻求更大力度支持。学校将向军队主管部门积极反映、积极争取,推动与国家部委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对接,加快共同建设海军军医大学,在基本建设、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更加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另外,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进一步加速学校发展。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3月28日14:29: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27722.html
“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度进展报告公开网址 机构动态

“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度进展报告公开网址

根据《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双一流”建设高校编制了2018年度进展报告,并通过高校信息公开栏目向社会发布,网址如下。 注:经初步验证,南京林业大学的网址不对。 ”双一流“...
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 机构动态

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

一、总体情况 成都理工大学以“地球科学”学科群建设为基础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明确了学校整体改革的七个方面政策措施和推动地球科学发展的五项具体举措,按照学科有机融合、协同创新、集群发展的建设思...
空军军医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 机构动态

空军军医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

空军军医大学于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院校,入选学科为临床与转化医学(临床医学)。入选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期强军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领会国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