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发放
3月1日,由上海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委联合制订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发放。
02 全国首次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在嘉定展开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授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负责组织协调与服务工作。3月1日,上汽集团与蔚来汽车研发的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顺利发车,并在嘉定区博园路展开了道路测试。目前,嘉定区开放道路已拓展至11.1公里,已有5家企业获得了7张测试牌照,测试里程累计近2万公里。
03 多项国家级、市级重点重大项目立项获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项目“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集成与示范”、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测试验证服务平台”等多个项目立项获批;张江专项项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一期)建设”等通过验收。
04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亲临自动驾驶展示体验区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市委书记李强亲临无人驾驶静态展示和动态体验区现场,仔细聆听了各家自动驾驶车辆的技术亮点和特色,观看了自动驾驶现场演示,了解自动驾驶中的复杂环境感知、高精度定位导航、智能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李强书记勉励企业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更好发展。
05 2018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顺利召开
9月18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嘉定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嘉定区人民政府承办。会上同时启动长三角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认证体系,该体系致力于推动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生态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法规制订等。
06 2018世界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挑战赛(WAIAC)激烈开赛
9月1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挑战赛(WAIAC)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开赛。作为大会竞赛版块的组成部分,致力于助力人工智能全面发展,此次赛事主要考验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算法、不同车型、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无人驾驶汽车大赛。
07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联盟” 亚洲秘书处揭牌
9月1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王江平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周波常务副市长共同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联盟亚洲秘书处揭牌,联盟将开发独特的、综合的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平台,满足产业最高质量标准的测试认证需求,并根据平台成员间共享的最佳实践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行业标准,以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08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通过验收
工程中心组建过程中,完成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等3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等4个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数据中心的建设。同时开展了环境感知和综合测试、交通设施智慧化提升、车路联网联控、绿色共享交通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并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核高基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培养了多位行业领军专家,建成了高水平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团队。工程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行业交流,具备了国际影响力,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测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
09 科普体验区获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科普体验区正式获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是国内唯一一个聚集了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和智能家居等交互浸沉式科普体验项目的基地,包含了自动驾驶体验、V2X辅助驾驶体验、智慧家居体验、光储充绿色能源科普参观、加氢站科普及体验等内容。
10 全国首个云控基础平台示范基地落地上海
5月23日,由上海国际汽车城携手启迪国际建立的全国首个云控基础平台示范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上海)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支持百万级示范车辆的云控示范和验证,是标志云控技术落地的重要里程碑。示范基地的落地将引领车云协同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云控基础平台在自动驾驶运营与服务体系的实际应用,完善对智能汽车网联化的综合评价与测试体系,建立云控基础平台标准体系与运营管理模式。
11 “昆仑计划”助力最先进的测试服务平台建设
聚焦测试工具链建设,在封闭区测试能力、整车硬件在环 (Vehil)硬件在环实验室、信息安全研究院、5G实验室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整车硬件在环(Vehil)实验室预计于年底形成测试能力。信息安全研究实验室将于2019年基本完工,可对外提供合规测试及渗透测试业务。5G实验室预计2019年上半年完成测试系统概要设计和无线工作环境模型库搭建,并于2019年完成内场实验室和外场开放道路测试环境搭建,提供V2X产品通信测试。
12 构建统一开放的、标准的混合云平台
为了给各大汽车厂商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各种测试场景需要的应用平台支持,采用红帽企业Linux、Ceph存储、OpenStack平台与CloudForms等,构建统一开放的、标准的混合云平台,使得汽车场景数据能够高效地分享给汽车行业,为多供应商的协作提供了优质稳定的平台,也为自动驾驶的公共数据的共享平台。
13 发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
9月18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正式发行。发展报告介绍了当前全球和国内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并对政策标准与法规、技术与壁垒、行业概览及发展预测、领先企业实践、全球测试示范区对比研究以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发展成果等进行了体系化的介绍。
14 “优势联合 共赢未来” 3M派驻工程师暨自动驾驶合作项目启动
8月16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和3M中国三方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该合作平台同时启动了“道路标志标线对自动驾驶的作用与影响”项目。平台初期成员包括示范区、同济大学与3M,未来还将开放部分席位,吸引业界相关单位共同参与。
15 集聚行业资源 共建产业生态
通过面向全行业提供专业化的测试服务和示范应用支持,推动了包括安波福研发中心、晶众总部、Momenta、Visual Threat、星云互联、环宇智行、51VR等近20家企业落地。
16 世界首例V2X“三跨”互联互通应用展示成功举办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联盟、IMT-2020(5G)推进组C-V2X工作组在上海示范区开展V2X“三跨”互联互通应用展示活动,吸引了来自从不同产业环节、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共22家企业参加,实现了世界首例跨通信模组、跨终端、跨整车的互联互通。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全球LTE-V2X产业的引领地位,有助于验证我国LTE-V2X全协议栈标准的有效性,促进我国LTE-V2X产业各环节协同研发,将是推动我国LTE-V2X大规模应用部署和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的重要一步。
17 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究
作为5GAA成员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以前期场景库研究成果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国际标准制定支撑专家组工作,并参与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白皮书的编制。加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移动互联网+汽车工作子组,共同参与行业推荐标准《智能汽车云端数据存储标准》的编写制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组织工作,加入了中国汽标委信息安全标准工作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作为上海市智能网联地标副组长单位,积极参与智能网联地方标准的体系建设与研究。
参与了国标信息安全和人机交互标准体系的建设,并参与ISO自动驾驶场景库标准制定。牵头或参与《汽车充电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用户数据应用与技术保护标准》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工作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中交通拥堵辅助系统、车门开启预警系统国家标准研究与制定。围绕上海市开放道路测试评价项目体系,组织完成创新中心测试标准草案的编写,目前已完成17项。
2018年共申请和获批专利19项,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编制4项。专利包括基于双目立体视觉与低线束激光雷达的融合矫正方法、基于视觉和毫米波雷达地图特征的隧道内车辆定位方法、一种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路实时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等。
18 牵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编制
在上海市经信委指导,新能源汽车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下,牵头编制《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并上报国家工信部。7月31日,工信部确认上海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城市。
19 建成多场景应用的能源综合利用小型电站三座
三座能源综合利用电站均采用光储充一体化设计。光伏总装机容量122.32KW,累计发电量156636.7KWH。电站运行数据不仅为电池拆解重组及电池信息追溯的研究工作提供应用方面的数据支撑,也为该智慧能源产业化提供真实的、可信的,多种应用类型的“小型试验田”数据支撑,为后续梯次电池应用提供应用模式及商业模式借鉴。
20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吸纳会员突破200家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UIC)现拥有200余家成员单位,集聚汽车、交通、通信等相关领域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聚焦前瞻共性技术研发、产品技术测试认证、标准规范研究制定、数据服务、技术成果转化孵化、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人才培养以及交流合作八大方向为成员单位提供平台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