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2019年9月9日16:41:16来源: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已关闭评论2,738 views 1151字阅读3分50秒

8月13日至9月7日,空间中心承担的“临近空间科学试验系统”先导科技专项(“鸿鹄”专项)2019年度青藏高原飞行试验任务(HH-19-8)在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顺利完成。

HH-19-8飞行试验的主要目标是对搭载Q5型高空气球飞行的电磁场探测器、电导率仪和搭载Q20高空气球飞行的宽能谱中子探测器、中子辐射效应探测器、大气NOx气体分析仪、臭氧探测仪、声波瞬时风速计、GNSS大气探测仪等8类新研先进探测载荷进行飞行试验验证与回收,获取临近空间电磁环境、辐射环境和大气环境探测参数,探索太阳活动极低年临近空间环境短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地磁活动的关系,为研究临近空间环境对太阳风暴的响应特征积累科学探测数据。

期间,HH-19-8飞行试验共完成了三次放飞与回收。第一次飞行试验(HH-19-8A)在8月27日凌晨地磁扰动期间放飞,Q20气球和Q5气球两球伴飞,除宽能谱中子探测器外的7个载荷均顺利完成首飞,成功获取地磁扰动期间22km~24km临近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并于当天中午全部安全回收;受试验条件影响并结合太阳风暴预报,第二次飞行试验(HH-19-BQ5)于9月1日凌晨放飞,Q5高空气球搭载完成检测修复的电磁场探测器和电导率仪两台载荷完成了长达17.5小时的长航时飞行试验,成功获取了小型磁暴期间临近空间电磁环境原位探测数据,试验气球最终降落在那楞郭勒水电站北部沙漠边缘,回收队经过三次尝试,终于在9月5日下午17:10抵达降落地点,成功完成对电磁场探测器传感器、电子学箱及电导率仪数据存储卡的回收;第三次飞行试验(HH-19-BQ20)于9月5日凌晨放飞,在第一次飞行试验中未能获取数据的宽能谱中子探测器经修复后,与其它5台载荷搭载Q20气球完成了此次飞行试验,成功获取地磁平静期间临近空间大气环境与辐射环境探测数据,并于当天上午全部安全回收。

自8月13日进场以来,试验队克服高原野外条件恶劣、放飞窗口协调等困难,严格按照飞行试验大纲和细则要求,完成了试验载荷的自检与测试、试验载荷与载荷舱、安控舱的集成联试及全系统拷机等工作。在试验过程中载荷及外协方、载荷舱、平台等全力配合,确保三次飞行试验顺利完成。目前科学团队正在对获取的科学观测数据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分析。

本次试验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组织,中科院空天院、西安光机所、高能所等单位参加,空间环境预警系统和临近空间环境预报系统为此次试验的飞行窗口决策提供了有力环境保障。中科院监理部现场指导了本次试验。

  (供稿:科技处)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图一:第一次飞行试验—A舱放飞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图二:第一次飞行试验—气球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图三:第二次飞行试验—B舱放飞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图四:第二次飞行试验—B舱回收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图五:第三次飞行试验—放飞评审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图六:第三次飞行试验—A舱回收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图七:试验队合影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整理 发表于 2019年9月9日16:41: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30073.html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科研资讯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2019年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管理实施细则 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管理实施细则

为规范和加强中国科学院 A 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A 类先导专项”)的管理,根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组织管理体制及职责  第...
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科教资金

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投入增速有所回落,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比上年下降。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am...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人才奖励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国科技人才规模如何,近年有哪些变化?地区分布有何特点? 科技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