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2019年9月10日22:16:01来源: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已关闭评论1,698 views 773字阅读2分34秒

2019年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是以重大基础科学前沿涉及的关键技术验证为任务目标的技术验证星,将对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超高精度控制和测量技术进行在轨试验验证。卫星有效载荷包括超微形变测量系统、超高精度传感器系统和卫星平台扰动测量系统。卫星在轨验证技术主要有自引力控制、超微结构变形控制、超稳姿态控制、平台扰动加速度补偿等。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将为基于超高精密测量物理的空间科学任务和重大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包括空间引力波探测、地球重力场反演、超高精度惯性导航等奠定坚实基础。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工程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大总体工作,卫星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并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研制,卫星主要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用于此次发射的火箭由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研制生产,是一型主要为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的通用型固体火箭。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三次飞行任务。

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一期部署发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实践十号”等科学卫星,取得了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在此基础上,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部署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爱因斯坦探针、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等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将在未来3-4年内陆续发射,有望在引力波暴电磁对应体探测、太阳爆发活动、时域天文学、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图: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摄影:中国科学院声像中心 任晖)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整理 发表于 2019年9月10日22:16: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30139.html
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顺利完成 科研资讯

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顺利完成

2019年8月31日上午7时41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在轨测试正在按计划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卫星状态正常,各项测试...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科研资讯

2019年空间中心先导鸿鹄专项青藏高原飞行试验顺利完成

8月13日至9月7日,空间中心承担的“临近空间科学试验系统”先导科技专项(“鸿鹄”专项)2019年度青藏高原飞行试验任务(HH-19-8)在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顺利完成。 HH-19-8飞行试验的主要目...
不忘初心,打造国际一流空间科学中心——专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 科研资讯

不忘初心,打造国际一流空间科学中心——专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

作为万物灵长,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从山川到河流,从大陆到海洋,甚至模仿鸟类乘坐飞行器在蓝天翱翔,地球的各个疆域都留下人类的身影。直至六十年前,人类更是不满足于仰望星空,迈开了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步伐。...
中外科学家在《自然》发文总结空间先导专项经验—呼吁以科学引领让空间科学产出最大化 科研资讯

中外科学家在《自然》发文总结空间先导专项经验—呼吁以科学引领让空间科学产出最大化

日前,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与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空局前副局长罗格·博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联合署名的评论文章(原文链接),总结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在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