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5-28日,“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简称DDE)大科学计划论坛和深时数字地球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王成善院士担任大会主席,邀请了国际地层委员会(ICS)、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国际地质形态学家协会(IAG)、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联合会(AAPG)、国际矿床成因学会(IAGOD)、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AMG)、地球科学信息管理和应用委员会(CGI),以及两大联合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的负责人和全球知名学者代表参会。
深时数字地球(DDE)计划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简称国际地科联)的几个附属国家成员和国际协会附属成员提出的一项新动议。DDE计划已被国际地科联批准为首个国际地科联认可的大科学计划,执行期10年(2019-2028)。DDE计划旨在建立地球大数据关联集点,可与其他数据库联动,调用已经公开发表的数据以及研究所、专业中心的未发表数据。与其他现有数据库不同,深时数字地球将提供地球深时的地质、地理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属性,使用者可由此深度认知地球资源、材料的分布与价值,以及地质灾害信息等,从而推演地球未来的地质情况。DDE作为一个新的平台,将有效地促进知识共享,并由此推动广泛的国际合作。该计划将作为一个开放运行计划,鼓励地球科学和跨学科领域的广泛合作。
地球环境所周卫健院士作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设立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理事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她在开幕致辞中站在地球科学发展的历史高度回顾了深时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并结合人类世研究的兴起,提出了第四纪科学与前第四纪的深时研究相互结合融通,共同推动地球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思路,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
周卫健院士致辞
背景介绍:
“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具体是做什么的?对地学相关研究有何作用呢?该计划首席专家、中科院院士、成都理工大学原校长王成善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介绍,该计划将在大数据驱动下重建地球生命、地理、物质和气候的演化,进而达到精确重建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识别全球矿产资源与能源的宏观分布规律。并将通过这一计划,为全球数百万研究人员和科技专业用户提供一个跨越科学领域和国家的虚拟科研环境,使其能够存储、共享和使用科研数据。
王成善还谈到,“深时数字地球”将开展大科学研究,构建最大地学基础数据库,建成“地学界Google”,从而实现整合地球演化全球数据、共享全球地学知识。也就是说,地学数据库建成以后,地球和生命演化的科学研究将不再是“一纸地质图”,而是具有大数据支撑的“深时数字地球”。
被誉为地质学Google的DDE,旨在大数据驱动下重建地球生命、地理、物质和气候的演化,进而达到精确重建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识别全球矿产资源与能源的宏观分布规律。该计划将聚焦地球数字科学重大基础前沿,建立国际地球数字科学产学研协同生态链,推动地球信息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促进地球信息产业研发应用集群化发展,面向全球数百万研究人员和科技专业用户,提供一个跨越科学领域和国家的虚拟科研环境,实现跨领域科研数据的存储、共享和应用,为破解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等问题提供强大的科学科研基础。
DDE科学设想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后,很快得到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响应。英国、俄罗斯、中国、德国等国家地质调查局,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国际沉积学家协会、国际古生物协会、国际数学字地球科学协会、美国石油地质协会等9个国际学术组织共同发起,经国际地科联投票通过,“深时数字地球”成为其首个大科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