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愈来愈多的宇宙奥秘被大型设备和接受器所揭示,天文学发展正处于黄金时代。由于天文望远镜发展日趋复杂化、大型化,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加之望远镜需要安置在具有观测优势的特定地理位置上,导致围绕天文望远镜建造和运行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成为地面天文学发展的显著趋势。
目前,美国正在与英国、加拿大、智利、巴西以及阿根廷联合设计和建造两台8米Gemini望远镜(IGP),这是目前全球在地面天文学方面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总投资1.76亿美元,主要合作伙伴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智利、巴西、阿根廷。两台望远镜分别安装在南北半球(一个在智利,另一个在夏威夷),北半球望远镜于1998年投入使用,南半球望远镜预计2000年建成,整个系统可提供高质量全天空清晰图象,为天文学家在地面研究星球的起源、结构以及银河系的形成提供更加精确的观测数据。
成立于1962年的欧洲南方天文台(ESO)是欧洲天文学合作的重要国际性机构,其成员国包括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瑞士,另外,葡萄牙作为观察员也参加了该国际机构。1987年,ESO决定到本世纪末在智利建成当今世界上性能最优良的大型望远镜(VLT),总预算4.75亿马克,第一台设备预计于1998年投入观测,另外四台望远镜计划于2002年安装完毕。
另据美国科学基金会提供的资料,现在正在开展的天文学领域的大型国际合作活动有:
地球摆动观测网:由美国科学基金会牵头,成员国是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度和智利。
Cerro Tololo美洲天文观测站:美国和智利合建,每年运行费650万美元。
南极天文物理研究中心:由美国科学基金会牵头,澳大利亚和法国参与合作并承担部分费用。
激光干扰引力波观测网:主要合作成员是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中国、印度、阿根廷有一些间接的合作。
南极介子微中子探测阵列计划:是美国科学基金会极地工作办公室、数理学部和美国能源部及一些欧洲机构支持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中子探测器。
至今,我国尚未在国外建造望远镜或参与国际合作共建大型望远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