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国的合作机构
国家部门和实验室: |
· 科学和技术部
·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土壤科学研究所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国家环保总局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中国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 |
学术研究机构: |
· 北京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南京大学 · 同济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联合研究中心-与欧洲委员会科学与知识服务机构
作为欧洲委员会的科学与知识服务机构,联合研究中心的使命是在欧盟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提供独立的证据支持。
联合研究中心与决策机构密切合作,解决社会主要挑战,同时通过开发新方法、工具和标准来促进创新,并与各成员国、科学界和国际合作机构共享其研究成果。
联合研究中心的结构
联合研究中心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紧邻欧洲委员会决策机构和其他机构,例如欧洲议会。
联合研究中心大部分科学工作在其位于五个欧盟国家的机构开展,主要地点位于意大利的伊斯普拉(Ispra)。
联系资料
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
国际、机构间和股东关系
Liliana Pasecinic 和 Elena Sachez 布鲁塞尔B-1049
比利时
Web: https://ec.europa.eu/jrc/
联系:https://ec.europa.eu/jrc/en/contact/form
电话:+32 229 92616
Email:liliana.pasecinic@ec.europa.eu 电话:+32 229 60411
Email:elena.sachez@ec.europa.eu
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合作机构精诚合作,积极推 进中欧 2020 年战略合作日程以及中欧创新合作对话,在中欧土地及土壤专家小组里面和其他举措方面扮演主导角色。
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众多政府机构和大学有广泛的科学合作。通过双边和多边协议进行合作。
在多个不同领域与中国合作机构达成五项科学合作协议,包括核安全、遥感与数字地球、土地和土 壤、地震易损性和土木工程结构保护、食品安全和车辆废气排放标准。
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合作机构还在众多研究项目和科学网络上进行合作。
在 2015 年中欧峰会上,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签订了一项合作研究协 议,聚焦空气质量、农业监测、土地和土壤退化、数字地球、大数据和人居环境分析。
该协议基于先前的长期成功合作,在人居环境分析和数字地球等领域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2015 年 10 月,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针对合作研究协议进行了续约,以期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领域促进合作。
2016 年 6 月,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就运输和车辆废气排放标准签订了一项合作研究协议。这项合作有助于双方交流有关排放标 准、测试程序以及方法的信息,以期分析运输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和减少这些污染物排放所需的政策措施。
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协议将有助于制定综合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性挑战,如城市化、灾害风险管理、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行动。这张上海的照片是采用联合研究中心的全球人类居住层(Global Human Settlements Layer,简称 GHSL) 技术制作的。
中欧土地及土壤专家小组
中欧土地及土壤专家小组于2010年建立,旨在推进土地和土壤资源数据的交换和协调。其目标是在中欧之间共享专业知识,在土地问题上形成共识。该小组旨在凭借土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方面的网上数据建立一个全球土壤信息系统。
该小组由领先的土壤科学家和系统研究人员构成, 他们来自中欧各主要地区,秘书处设在联合研究中心。该小组对日益增加的土地资源压力下的食品 供应可持续性作出评估。土地资源压力包括城市开发、土地退化和集约农业。结果公布于《中欧食品安全之土壤资源基础所面临威胁》这一报告中。
通过中欧土地和土壤专家小组,联合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能够交流信息和协调其数据记录,以应对自然和社会经济对土壤和土地资源的压力所产生的威胁。
http://eusoils.jrc.ec.europa.eu/ESDB_ Archive/eusoils_docs/Images/EUR25632EN.pdf http://eusoils.jrc.ec.europa.eu/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SEPLS
核安全
于2008年,欧洲原子能机构与中国签订了一项有关和平使用核能研究开发合作的协议,称为和平使用核能研究开发协议。
和平使用核能研究开发协议旨在推动中国研究人员参与欧洲核安全研究项目,并确保欧洲研究人员反过来参与中国在类似领域的项目。
联合研究中心在和平使用核能研究开发协议项下有两个专责委员会。
于2015年4月,有关欧洲原子能机构与中国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三年进度报告”显示在核问题上的合作富有成效。该报告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协调的措 施,可能在其他领域进行合作。
抗震建筑
联合研究中心管理着欧洲结构评估实验室,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试验研究机构,旨在测试建筑面对自然和人为灾害时的表现。面对 2008 年四川地震的毁灭性后果,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在灾害风险管理方面开始了合作。2014 年与同济大学在地震工程和建筑可持续性领域签 订合作研究协议之后,与中国的合作获得进一步发展。同济大学是一所在土木工程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学。
与同济大学的合作促进了相关领域知识和最佳实践的交流,帮助联合研究中心在结构安全和地震风险减轻方面获得知识,并提高该中心进行预规范研究的能力,对欧洲建筑标准和欧盟政策具有参考价 值。这也产生了多篇联合科学论文,尤其是中欧建筑标准的比较方面的论文。
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参加了论题为“地震工程研究的创新和执行”的光华论坛,该论坛由同济大学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有众多国际一流专家到会。
化学事故预防
从2013年开始,联合研究中心的重大事故危险局参与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助的一个项目,在化学事故预防方面对中国提供帮助。该合作旨在帮助中国改善化学事故报告并对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形成更好的认识。各地政府督查员在分析事故教训后进行风险分析。
作为该合作的一部分,联合研究中心和中国环境保护部以及清华大学共享知识,讨论共同关注的问 题,并为中国各地的研究人员组织了一个研讨会讨论化学事故和风险分析。
联合研究中心未来计划继续与清华大学进行化学事故和风险分析方面的合作。
灾害风险管理
联合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建立了一个“中国人居”联合研究工作小组,以开发先进的运算和分析工具,并利用卫星数据,对中国和全球的人居点绘制地图。
这项科学合作亦包括调整遥感器和遥感方法,并产生灾害风险预防和减轻、紧急情况处理、环境分析和可持续城市/人居相关产品和信息。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亦建立了一个政府间组织地球观测组——全球城市观测和全球土地覆盖图。
联合研究中心开发的自动信息提取运算法的结果应用于中国卫星数据输入。该运算法从图像自动提取建筑(红)、道路(黄)和开放空间(绿、青)。该运算法现在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用于分析中国城市建成区。
数字地球
在地球观测领域,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合作已经扩展到成功测试地球人居层技术,使用中国卫星数据,通过遥感图像来分析人居点。这产生了大量卫星数据,显示了使用CBERS-2B 卫星所获数据对中国全境绘图的能力。
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合作形成了面对未来十年的下一代空间坐标数据基础设施前景,称为数字地球。该前景公布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公报中。
数字地球是共享我们所在星球和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相关信息的参与性框架。联合研究中心锐意与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实验室在建立数字地球能力方面形成更紧密的关系。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 数字地球研究所每两年一次联合举办国际数字地球研讨会。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每两年联合举办一次国际数字地球研讨会。
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协议为下一代数字地球中欧共享前景的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202383109
食品安全
联合研究中心的欧洲食品接触材料参照实验室向欧盟以及国际社会提供科学和技术协助。欧洲食品接触材料参照实验室在食品和安全标准领域一直与中国主要部门和合作机构开展合作。
最近的合作范例包括中国实验室参与有关食品和饲料安全以及食品可靠性的熟练测试。例如,联合研究中心组织了酒类中磷酸盐测试,大米中无机砷测试和葡萄中杀虫剂测试。中国代表团亦参加了联合研究中心组织的中欧食品接触材料贸易项目培训课程。
未来与联合研究中心的欧盟参照实验室、参照和知识中心的合作可能发展到包括欧盟食品安全测试基础设施、质量保证工具,例如由联合研究中心开发的用于食品安全测试的熟练测试和认证参照材料、应对食品欺诈的 分析工具以及欧盟资助的食品和饲料安全标准化活动。
2015 年,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续约合作,以加强合作和交流相关科学数据,解决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领域的相关问题。
资料来源:https://ec.europa.eu/jrc/sites/jrcsh/files/jrc_leaflet_chinese_peoples_rep_cn.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