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与支撑条件
一、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建设与管理
(一)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 重点实验室建设
2018 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召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以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 4 个国家研究中心的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会议,4 个中心均顺利通过;组织召开了 4 个国家研究中心的首次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委员会会议,4 个中心均运行效果良好。
2018 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完成信息领域 1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更新改造申请工作,平均每个实验室通过专家评审的仪器设备经费超过 1 亿元。
- 重点实验室管理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材料和工程领域 5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国家评估,其中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评估结果为优秀,其他 4 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良好。
2018 年,中国科学院组织搭建了重点实验室管理服务平台,覆盖全院 4 个国家研究中心,8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15 个院重点实验室。实现院重点实验室年报和评估报告在线填报,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相关信息统计和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和保障。
2018 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召开系列重点实验室交流研讨会。组织召开西部院重点实验室主任交流会,提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院重点实验室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组织召开化学、材料和生命交叉领域学术研讨会,加强不同学科领域重点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召开化学领域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交流会,促进化学领域各重点实验室之间管理工作经验的交流。
(二)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 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在中国科学院建设 17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表 1)。
表 1 中国科学院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
序号 | 工程实验室名称 | 项目法人单位名称 | 批准时间 |
1 | 甲醇制烯烃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08 年 6 月 6 日 |
2 | 中药标准化技术 | 上海药物研究所 | 2008 年 6 月 13 日 |
3 | 工业酶 |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2008 年 6 月 13 日 |
4 | 煤炭间接液化 |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2008 年 7 月 4 日 |
5 | 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 | 过程工程研究所 | 2008 年 11 月 28 日 |
6 | 遥感卫星应用 | 遥感应用研究所 | 2008 年 11 月 28 日 |
7 | 信息内容安全技术 | 信息工程研究所 | 2008 年 11 月 28 日 |
8 | 真空技术装备 | 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 | 2008 年 11 月 29 日 |
9 | 碳纤维制备技术 |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2009 年 2 月 26 日 |
10 | 土壤养分管理 | 南京土壤研究所 | 2011 年 8 月 17 日 |
11 |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 | 南京土壤研究所 | 2016 年 10 月 21 日 |
12 | 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2016 年 10 月 21 日 |
13 |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16 年 10 月 21 日 |
14 |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16 年 10 月 21 日 |
15 | 大气环境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 |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2016 年 10 月 21 日 |
16 | 大数据分析系统 | 计算技术研究所 | 2017 年 12 月 11 日 |
17 |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7 年 12 月 11 日 |
- 中国科学院工程实验室建设
2018 年,配合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中国科学院新启动了石墨烯工程实验室和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布局生态草牧业工程实验室和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支撑院重大突破和科技扶贫向纵深推进。
(三)工程中心建设与管理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在中国科学院建设 11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已在中国科学院建设 20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表 2)。
表 42中国科学院国家工程中心名单
序号 | 工程中心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部门 |
1 | 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2 | 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3 | 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4 | 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5 |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理化技术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6 | 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软件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7 | 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软件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8 | 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半导体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9 | 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金属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10 | 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11 | 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12 |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声学研究所 | 科技部 |
13 |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过程工程研究所 | 科技部 |
14 |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遥感应用研究所 | 科技部 |
15 | 国家并行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计算技术研究所 | 科技部 |
16 |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计算技术研究所 | 科技部 |
17 | 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自动化研究所 | 科技部 |
18 | 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科技部 |
19 |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科技部 |
20 |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水生生物研究所 | 科技部 |
21 |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金属研究所 | 科技部 |
22 | 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沈阳科学仪器中心 | 科技部 |
23 | 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科技部 |
24 | 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科技部 |
25 |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26 | 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科技部 |
27 | 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科技部 |
28 | 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中心 |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科技部 |
29 |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科技部 |
30 | 国家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光电研究院 | 科技部 |
31 | 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海洋研究所 | 科技部 |
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一)中国科学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布局。中国科学院一直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已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 28 项,包括用于高能物理、重离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文望远镜等专用研究设施,也有为多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服务的公共实验平台,以及遥感卫星地面站、长短波授时台、遥感飞机等公益基础设施。截至 2018 年底,投入运行设施19 个,在建设施 9 个(表 3)。
表 3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览表
设施名称 | ||||
运行设施 | 1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 2 | 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 |
3 | 郭守敬望远镜 | 4 |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 |
5 | 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 6 | 遥感飞机 | |
7 |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网 | 8 | 长短波授时系统 | |
9 | 神光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 | 10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
11 | 上海光源 | 12 | “实验 1”科学考察船 | |
13 |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 | 14 |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 |
15 |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 16 |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 |
17 |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 18 | 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 |
19 | 散裂中子源 | |||
在建设施 | 1 |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2 | 航空遥感系统 |
3 |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 | 4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 | |
5 |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 | 6 |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 |
7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 8 |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 |
9 |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
(二)一批设施开工建设
2018 年,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开工建设。
-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2018 年 1 月,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18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批复项目初步设计。2018 年 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同月,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法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设地点为广东惠州,建设周期 7 年。项目将建设一台集成超导离子源、超导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同步加速器等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束流指标先进、以核物理和原子物理为主、兼顾多学科用途的重离子科学综合研究装置,为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基础研究、原子物理、重离子束应用研究提供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平台。
-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2018 年 6 月,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18年 7 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联合批复项目初步设计。2018 年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同月,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法人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建设周期 4 年。项目将建设我国首个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具备对地球表面全圈层模拟以及对各类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精细描述能力,可实现区域模拟与全球模拟双向反馈耦合模拟,关键能力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设施立项进展顺利
2018 年,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一批设施获国家批复。
- 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
2018 年 2 月,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法人单位。空间环境监测设备分布在四川、内蒙古等多个省(区)的 31 个站点,数据通信系统等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项目建设周期 4 年。项目将建成覆盖全国“两纵两横”和 4 个重点区域的国际先进、覆盖区域最广的综合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构建高效的运行与应用支撑体系和开放的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完整、连续、可靠的多学科、多空间层次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数据。
-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2018 年 5 月,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法人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地点为陕西西安市、新疆库尔勒市、甘肃敦煌市、西藏那曲地区及拉萨市。建设周期 5 年。项目建设以增强型罗兰长波授时技术和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技术为核心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旨在与星基授时系统形成互为备份、相互增强的授时体系,为我国国防安全、经济运行、科学研究提供高可靠、高精度、高安全性的时间频率信号和技术支撑。
-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
2018 年 11 月,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该项目法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建设周期 4 年,建设地点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和上海市浦东新区。项目将建成总体技术水平和研究支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填补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的空白,为燃气轮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
- 海底科学观测网
2018 年 12 月,海底科学观测网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该项目由同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作为共同法人单位,分别负责建设东海和南海海底观测子网。建设期为 5 年。项目将建成我国首个海底科学观测网,实现对我国边缘海典型海域从海底到海面全方位、综合性、实时的高分辨率立体观测和数据管理。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2018 年 12 月,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法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地点为北京市怀柔区,建设周期 6.5 年。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注入器、储存环、光束线、实验站以及辅助设施。设施建成后, 可满足前沿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需求,成为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试验平台。
-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
2018 年 1 月,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该项目法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设地点为广东惠州,建设周期 6 年。项目将建成全球首个兆瓦级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研究装置,通过关键技术实验验证与性能评估,探索安全妥善处理、处置核废料的技术路线和工艺,为我国率先掌握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集成和核废料嬗变技术提供条件支撑。
(四)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 散裂中子源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2018 年 8 月 23 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作为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按指标、按工期、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该设施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将为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
-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2018 年 11 月 27 日,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项目通过国家验收。项目法人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历经十余年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国内首个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形成相对完整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研究单元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平台, 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研究能力;依托实验室形成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生物资源保藏能力、科研支撑服务能力、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和服务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能力,将在我国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和生物防范方面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支撑作用。
- FAST 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
2018 年,FAST 望远镜调试工作进展顺利,实现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2 月 27 日,通过跟踪伽马射线点源,FAST 首次发现并认证毫秒脉冲星。新发现的脉冲星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充分体现了 FAST 在灵敏度上的优势。其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子星演化、奇异物质状态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稳定的毫秒脉冲星是低频引力波探针,展示了 FAST 对国际低频引力波探测做出实质贡献的潜力。
基 本 建 设
一、基本建设项目批复情况
2018 年,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 4 个项目包(14 个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申报工作,4 个项目包总投资约 24.36 亿元。4 个单项“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获批复,总建筑面积 2.98 万平方米,总投资 9.57 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7.24 亿元,中国科学院多渠道筹措资金 2.33 亿元。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批复项目建议书 10 项,新建总建筑面积 68399 平方米,总投资 37115 万元,投资均由研究所多渠道筹措。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批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项,新建总面积 35899 平方米,总投资 26023 万元,投资均由研究所多渠道筹措。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批复院所投资修缮项目实施方案 7 项,改造建筑面积 15416平方米,总投资 5746 万元,投资均由研究所多渠道筹措。
2018 年,中国科学院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审批4 项,总建筑面积 6.51 万平方米,总投资 135.63 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55.29 亿元,院配套资金 1.0 亿元,地方配套资金 79.34 亿元。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深入推进落实基建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院备案院所投资项目 23 项,总建筑面积 65 417 平方米,其中新建 35 982 平方米,改造 29 435 平方米;总投资 17 800 万元,投资均由研究所多渠道筹措。
二、财政部修购专项工作
2018 年,中国科学院编报完成 2019 年修购项目申报计划,向财政部报送的 102 个修缮项目得到财政修购专项支持,预算经费额度 5.92 亿元。
三、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及完成情况
2018 年,中国科学院编制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2 批,涉及 24 个建设单位,30 个建设项目。共安排资金 21.1 亿元。其中,“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预算内投资 5 亿元,大科学工程预算内投资 10.18 亿元,自筹资金 5.92 亿元。2018 年,全院基本建设完成投资 48.07 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22.91 亿元,自筹资金 25.16 亿元。
四、工程建设及竣工情况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新开工项目 95 项,其中科研及辅助用房建设和改造项目 56项,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 39 项。新开工项目总建筑面积 15.12 万平方米,其中科研及辅助用房建设和改造项目的新建面积 2.98 万平方米,改造面积 12.14 万平方米。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新竣工项目 137 项,其中科研及辅助用房建设和改造项目 45项,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 92 项。新竣工项目总建筑面积 32.14 万平方米,其中科研及辅助用房建设和改造项目的新建面积 21.40 万平方米,改造面积 10.74 万平方米。
五、工程验收情况
2018 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完成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平台”等 10 项 “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验收工作。组织完成财政部批复修缮项目 92 项,组织完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嫦娥工程与卫星导航工程保障条件项目(一期工程)”等 35 项自筹项目的验收工作。
备注:
以上内容摘编自《中国科学院年鉴(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