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柔科学城布局的26个科学设施平台: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11个科教基础设施、5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
由中科院承建的怀柔科学城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77亿元,11个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怀柔包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目前已全部启动建设。
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
1、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
2017年5月开工
本项目拟建设集分析、测试、诊断和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清洁能源材料测试与研发平台,将涵盖能源储存、能源转换及能源高效利用等三方面内容,可以实现从原子尺寸到宏观尺寸的空间、成分及物化特性的实时精确分析,对清洁能源技术中的关键材料、器件、系统,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高分辨率的非原位和原位测试;对目前正在开发和应用的重要清洁能源材料和器件进行系统的无损和有损的诊断与失效分析、测试验证;对未来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清洁能源技术进行前瞻研发,逐渐发展成为创新技术、关键技术的国家级清洁能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建成后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国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水平,促进原创与变革性清洁能源新技术的诞生,加快清洁能源技术的转移转化。
2、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项目
2017年5月开工
3、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
2017年5月开工
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将重点围绕未来大型先进加速器装置及X射线前沿技术,特别是未来高能光源关键技术和大型支撑技术平台开展研究和建设,为我国先进光源建设运行和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
5、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
2017年5月开工
本项目拟建设国际先进、规模超大、手段齐全的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国在新材料研发与制造领域的研究水平,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先进量子材料、高性能非晶合金与稀土磁性材料等,并缩短其工艺优化周期;同时支撑我国物质科学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在高温超导机理、拓扑物理学、新奇量子现象等研究方向上取得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
11个科教基础设施
1.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测试平台
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测试平台项目,将针对分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共轭分子体系的聚集态结构表征、表界面化学成像、分子器件构筑与功能测试,建立国际一流的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测试平台。
主要建设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测试平台(包括仪器室、洁净室、化学实验室以及相应配套用房)。
2.泛第三极环境综合探测平台
“泛第三极环境综合探测平台”旨在探测泛第三(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涵盖青藏高原、帕米尔、兴都库什、伊朗高原、高加索、喀尔巴阡等山脉,面积约2000万平方公里)地区冰冻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地球圈层的相互作用机理。
建设内容包括5个子平台:泛第三极年代学平台、低温实验分析平台、泛第三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探测研究平台、人类与生态环境研究平台、泛第三极大数据智能监测与预测平台。
3.大科学装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调管研制平台
大科学装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调管研制平台项目,满足大科学装置的建设需求和协同服务,为大科学装置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物质转化过程虚拟研究开发平台(过程所)
物质转化过程虚拟研究开发平台将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开放共享的过程技术研发平台,为解决过程工业技术研发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的瓶颈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6个系统:多尺度实时模拟系统、虚拟现实交互系统、过程智能柔性建模系统、异构实验数据融合系统、材料高精度定向制备与表征系统、纳微过程虚拟研究系统,以及物质转化过程虚拟研发楼。
5.太空实验室地面实验基地
太空实验室地面实验基地项目,将与载人空间站、空间站科学实验镜像平台一起,形成天地一体化的协同研究平台,成为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的关键地面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4个中心:科学项目培育中心、科学项目论证中心、科学数据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6.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
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深地装备研发楼1栋,智能导钻与环境可靠性测试实验平台、深地环境与地层条件模拟实验室平台、无磁无感环境测试实验室、循环系统动力室等特殊建筑4栋。
7.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
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将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交叉提供覆盖研究、技术、模拟、验证等环节的一站式研究支撑平台。
建设内容包括4个平台:类脑认知功能模拟平台、脑连接图谱技术平台、脑智调控研究平台、类脑智能体验证平台。
8.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
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项目在怀柔科学城打造集空间天文终端前沿技术研发,空间天文科学应用系统的研制与长期运行,高精度时空测量与导航通信终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以及科学产出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先进的空间天文与应用研发实验平台。
建设内容包括3个系统:空间天文终端技术系统、空间天文科学应用系统、空间天文测量与导航应用研发系统,以及新建空间天文研发楼、空间天文应用实验楼。
9.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大气环境科学中心最重要的前沿交叉平台之一,有机串联并支撑中心两大科学装置,即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和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实现外场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大闭合体系。
建设内容包括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立体探测系统、大气边界层环境容量与能量交换观测系统、大气环境实验分析和研究系统及土建设施。
10.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
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项目,是集水体、土壤、大气、生态系统等多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识别和控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建设内容包括4个子平台:环境污染物识别子平台、环境过程综合模拟子平台、污染物控制子平台、支撑子平台。
11.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撑保障条件平台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撑保障条件平台项目,主要承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支撑保障及实验技术培训、公共学术保障、科技服务保障、运行维护保障等功能,将成为国际同类科学园区支撑服务内容最为齐全的区域之一。
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楼和科研楼。
5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
1、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
2019年12月启动建设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项目,是以我国为主发起的一项多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旨在认知地球空间环境变化规律。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项目是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物理载体,是集中管理和运行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4大平台的综合实验基地,将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科学家以及相关国际科技组织在怀柔科学城开展工作提供现代化便捷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条件。建设内容包括国际子午圈总部机构、数据中心、运控中心、培训教室等所需科研试验用房及配套用房。
2.介科学与过程仿真交叉研究平台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首先集中于过程工程中的典型介尺度现象,拟通过对多相反应系统等重要典型实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一大批国际领先的基础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逐步总结和深化对共性机理和原理的认识,并扩展到物质科学的其它领域,推动介科学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
3.北京分子科学交叉研究平台
该平台项目将围绕分子的精准合成、可控组装、功能体系的构筑与应用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结合怀柔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设施,建立国际一流的分子科学交叉研究平台。
4.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
本项目将依托怀柔科学城,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激光加速器研究及应用平台,带动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地区的传统工业升级换代,为北京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5.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综合实验楼和用户服务楼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综合实验楼和用户服务楼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实验楼、用户服务楼、配套室外工程和公共设施,是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设、运行和开放共享的有力保障,是充分发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学科支撑作用,促进学科进步与人员交流的必备条件。项目建筑采用环形设计,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主体建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显微世界”的主题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