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2020年4月1日22:22:44来源:深圳光明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已关闭评论3,754 views 3178字阅读10分35秒

放眼深圳北部一粒科学的种子正在这片

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破土而出

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和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

光明科学城

正在进行大开发大建设

这里将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

成为深圳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的核心引擎

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的“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也让深圳光明区更深刻体会到了肩负使命的荣耀与重大。

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效果图

光明区提出了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宏伟目标

光明科学城将立足全球视野,服务国家战略,通过布局一批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一大批科学研究顶尖人才,释放出强劲绵长的发展动能,助推深圳驶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全力建设综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效果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处在国家创新体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对所在区域和城市的创新发展意义非凡

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群

和高水平科研院所

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产出和效用

但却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标配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正是光明科学城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区位图

✪2018年4月1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将科学城布局在光明区,要求光明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谋划建设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源头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部署。这里将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和科研院所,成为深圳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的核心引擎。

首期确定落户光明科学城的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有6个

分别是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

合成生物研究设施

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

目前,光明区

正积极争取具有内核生长功能

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

“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

的设施落户光明科学城

其中,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项目总投资6.6亿元。主要建设高通量制备平台、高通量实验室表征平台、高通量中子谱仪平台、高通量计算与数据库平台。预计2022年完成装置建设。

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局部效果图

✪8月29日,深圳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筹建启动大会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举行,此举标志着深圳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建设选址光明科学城,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精准医学成像设施实现人体医学的精准系统观测,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研发提供“一站式”服务。

光明科学城将发挥主阵地中的主阵地作用,继续举全区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统筹抓好土地整备、规划编制、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等各项工作,全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

八个“科学+”引领规划建设

光明科学城将构筑

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空间格局

“一心两区”即光明科学城中心区

和装置集聚区、产业转化区

“绿环萦绕”即蓝绿活力环

装置集聚区是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将重点布局科学设施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三大集群”。

其中,科学设施集群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布局具有内核生长功能的稀缺性大科学装置,并为大科学装置衍生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科教融合集群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布局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科学城输送创新人才,引入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等大科学装置及配套科研平台

科技创新集群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布局产业创新条件平台、共享实验室、产业转化加速平台等,促进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融通发展。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作为科学城综合服务中心,定位深圳北部集商业、文化、游憩、休闲配套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

蓝绿活力环将为科学城提供高品质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重点为光明小镇规划区域。光明小镇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特色小镇。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的要求,光明区明确了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任务2019年时间表。《光明区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2019年工作方案》已于3月19正式印发实施,以“科学+规划”“科学+创新”“科学+开放”8个“科学+”为中心,形成35方面共148项具体任务,全面推进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

预计到2019年底

光明科学城建设的

基本框架体系初步确立

总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等

顶层设计全面稳定

区域创新资源分布更加合理

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完善

装置聚集区、光明科学城中心区

和产业转化区建设全面启动

启动区土建工程项目

拉开了光明科学城建设帷幕

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启动区清拆现场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建工程项目主要是为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平台、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平台建设空间载体,并提供相应的综合研究平台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仅用7个月即全面完成项目立项、方案设计、用地审批和施工总承包招标工作;2019年1月25日,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光明区还将加快推动

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加快规划建设

提前谋划一批基础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

和前沿技术交叉平台落地光明

让科学前沿贴近产业需求

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效果图

✪ 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竞争中,光明区将全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努力把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支撑深圳原始创新的重要载体,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创新引擎。

当前光明科学城

已规划建设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需引进与之相匹配的

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和基础研究机构

随着大科学装置陆续动工建设

有意愿落户光明科学城的

大院大所逐渐增多

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云谷效果图

✪为支持大科学装置研究成果就地转化,光明区将依托光明云谷打造大装置成果转化联合基地,让科学前沿贴近产业需求,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开展漫长的技术攻关时,在“半山腰”、在“山脚”下,把已经掌握、部分掌握的技术及时实现就地转化。

✪支持光明云谷与大装置运营单位联合建立“光明科学城大装置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专门负责成果转化联合基地的项目引进与服务。

搭建国际化技术转移平台

光明区以八个“科学+”对标全球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局部效果图

✪ 支持社会资本建立国际化、市场化的“光明科学城成果转化伙伴网”,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遴选支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潜在合作方”,并进行综合能力与信用评级。通过“潜在合作方”评级信息公开,帮助科技成果持有者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风险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把光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成为以重点产业为导向的项目合作载体,协助区内企业或园区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整合技术、人才、资本等优质国际资源,促进国内外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实现国际项目在光明区产业化。将基础性的研究成果,直接、迅速、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

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整合科研资源,引导龙头企业在前沿交叉、优势特色领域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央研究院,合力重点攻关集成电路制造、核心电子器件、生物医药核心技术、高质量石墨烯“绿色”低成本制备等关键技术,解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

✪ 支持骨干企业牵头解决堵点和断点,在主导产业面向中小微企业设计布局一个公共创新平台、一个工业技术研究院、一个技术创新中心、一个技术转移转化机构,降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成本。

为做好顶层设计

根据省市区相关部署

光明区将对标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

以光明科学城为核心

启动《光明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研究编制工作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深圳光明 整理 发表于 2020年4月1日22:22: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34098.html
重庆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 政策制度

重庆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7月29日,我市召开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全市“十四五”规划按层级包括市级规划、区县级规划。市级规划按编制内容包括全市发展规划、...
辽宁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及中长期(2021-2035年)科技发展规划项目指南 政策制度

辽宁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及中长期(2021-2035年)科技发展规划项目指南

为做好全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决定开展科技发展顶层设计、科技发展战略、产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保障等四个方面29个专题规划研究,以及6个重大战略项目研究,具体指南如下: ...
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科教资金

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投入增速有所回落,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比上年下降。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am...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人才奖励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国科技人才规模如何,近年有哪些变化?地区分布有何特点? 科技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