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在北京大学组织召开“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会。
专家组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强伯勤院士等14位涵盖科研、财务、建安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教育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发展规划司基建处处长王长树、科技司基础研究与社会发展处杨文辉,中国科学院条财局基建处处长骆淑芳,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伍建民,北京市发改委调研员蔡春雷,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共建单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副所长朱冰,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院士,成像设施副总指挥雷鸣、莫元彬,以及项目科学家团队等出席。会议由杨文辉主持。
会议现场
王博介绍了“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筹备情况。他指出,成像设施是北京大学深度参与北京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北京大学作为法人单位,联合共建单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及各参建单位,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全面推动设施建设,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设施初步设计工作。王博表示,北京大学一定根据国家发改委及教育部、中科院的要求,保证高质量高水平地建设好成像设施,希望与会专家领导支持成像设施建设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早日快完善初步设计方案。
王博致辞
高润生指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承担的最大、最重要的国家任务。他强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平均建设周期为8-10年,如何加快建设以满足我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迫切需求是当务之急。高润生希望北京大学和共建单位协同推进,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初步设计,迈好工程建设实施的关键一步,拿出高水平的初步设计方案,缩短建设周期,早日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高润生致辞
程和平、雷鸣分别介绍了项目科学装置初步设计方案、基建初步设计方案。基建专家代表姚新宇总工程师报告了6月6日现场踏勘情况。
程和平介绍项目情况
雷鸣介绍项目情况
姚新宇介绍现场踏勘情况
专家组评议认为,建设单位组织编制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对项目可研批复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及各项验收指标均做了全面系统的响应,符合项目可研报告批复的各项要求。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方法、范围、内容、深度等符合国家规范和相关要求,同时重点强化了科学目标、功能持续、工艺优化、设备遴选、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形成的初步设计报告已达到审批要求。项目的投资概算报告内容完整,依据合理,与初步设计报告匹配,深度达到要求。专家组对初步设计方案给予高度肯定,并对设施的功能定位、建安方案、开放共享、投资概算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建议。
强伯勤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