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要大力支持开放存取

2020年8月7日14:45:18学术界要大力支持开放存取已关闭评论1,633 views 1186字阅读3分57秒

开放存取(简称OA)是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一种学术交流新模式,其核心是利用互联网保护论文首创者的知识产权,快速为学术同行免费提供信息和成果服务。开放存取使得学术传播的成本大大下降,交流速度大大提高。只要具有互联网的接入条件,科研人员不需要付费订阅就能访问学术论文全文。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学术论文交流载体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最早的同行书信交流到不定期出刊,纸张和印刷技术的普及,才形成了现代的学术期刊。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使学术交流载体发生了替代性的变化,也使得学术发现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向着多元化发展,而且不可逆转。

开放存取运动能够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第一,通过互联网可随时随地发表与获取论文,以最快的速度发布论文或查阅学科前沿信息;第二,在线论文平台可让同行发表评论与分享观点;第三,在线论文多媒体方式能更准确地表达思想且更吸引注意力;第四,保障作者的原创性成果不受侵权,论文检索查重方便,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第五,用户可自己订制论文专业内容、获得个性化的学术信息服务。

开放存取的优势在于论文投稿简便、论文发布时效性强、费用低廉或免费、不受篇幅限制、刊载量大、检索方便、读者多影响大、作者读者编者互动性好,统计调查表明,OA发表论文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

开放存取有利于对学术论文价值更全面的评价。在纸质期刊时代,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评估论文价值和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其局限性在于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读者用其思想指导实验、开展工作、或进一步研究发展到申请专利、制造出产品,但这位读者就是不发表论文,所以对原论文就不会增加被引用次数。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全面评价论文的价值。大量论文首先在线发表(有的只在网络发表),读者在线阅读的普及,不仅可以通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评估其学术价值,而且可以统计论文被在线阅读的时间、点击次数、下载次数、评论评价、推荐次数等,都可以成为论文价值的评价指标。

开放存取最直接且最大的受益者是学术团体,还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整个社会受益。而最大的阻力来自学术出版商垄断集团,新技术对传统信息介质的传播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冲击是难免的。当科研新发现和发明已经通过互联网为学术界所共知时,纸质期刊由于某种原因仍然不能发表相关进展,使得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新技术带来的传统新闻媒体的倒闭趋势已逐渐加快,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下滑同样不可避免。

在中国,开放存取还受科技评价的惯性影响,保守势力仍强调论文被SCI收录的重要性。追求论文在国际期刊或者SCI收录期刊发表是弱国心态在作怪,是学术不自信的表现。论文发表在国外不一定就比发表在国内水平高。但面对开放存取国际发展趋势,无论传统期刊反对的力量如何强大,就像电视机发明后,你还要求新闻必须按照原有模式在电台广播,不准在电视台播新闻一样荒唐。

(荣誉主编李志民)

weinxin
扫码,关注科塔学术公众号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科研与学术资源导航平台,让科研工作更简单、更有效率。内容专业,信息准确,更新及时。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8月7日14:45: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ciping.com/35004.html
有底气有行动,海外名校为“开放存取”而战 学术文献

有底气有行动,海外名校为“开放存取”而战

当国内学术圈还在为“开放存取(OA)”是否是圈钱行为争论不已,相关部门、高校、期刊还对这种新的学术范式畏缩不前,持观望和不信任态度的时候,由诸多著名学者组成的海外名校已经为开放存取革命与学术期刊出版集...
中国开放存取运动践行者——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学术文献

中国开放存取运动践行者——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科技成果的认定以论文发布时间来判定,一直以来,传统的做法是将所发现的科技成果刊登在学术期刊上。但传统期刊由于编审过程、版面容量等限制,存在着较长的论文发表周期。在中国,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出刊,短则半年,...
“开放存取”照进科研的现实和未来 学术文献

“开放存取”照进科研的现实和未来

随着开放存取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加入到开放存取运动中来,各类OA机构库、知识库、期刊、在线资源集成平台不断涌现。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
为什么会出现“垃圾论文”? 学术文献

为什么会出现“垃圾论文”?

与“圈钱”这个话题密切相关的是关于门槛太低导致“垃圾论文”泛滥的诟病,这里面也有些误解。 实际上,使用“门槛”这种说法依然是按照传统学报或者传统学术交流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当前,根据不同发展路径,开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