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一周要闻(第五期)

科研项目一周要闻(第五期) 2019年12月1日

1. 5年投8亿元 浙江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11月28日,浙江省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约。根据协议内容,2020-2024年,联合基金总投入规模将达8亿元,双方每年共同安排经费1.6亿元,重点围绕浙江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等相关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区域发展重要科学问题。

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与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促进有关部门、企业、地区与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科学与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行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据统计,2014-2019年浙江共获国家基金项目11877项、直接经费65.07亿元,项目数和经费数均位列全国前列。

2.国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数据中心分布式相变储能芯片级冷却技术”项目启动,有望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11月23,项目召开启动会。本项目主要针对数据中心能耗大,热流密度高的现状,传统热管系统能效低、能耗大的问题,拟攻克热管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仿生结构优化设计技术、相变冷凝耦合设计技术和系统协同优化设计技术等,开发一种紧凑、可靠、灵活、高效的芯片级冷却系统。通过项目实施,有望降低数据中心PUE值至1.2。以当前数据中心PUE=1.7为计算基准,每年可节省冷却系统能耗高达300亿千瓦时,等于节约了三峡年发电量的30%。本项目将由长沙理工大学主持,联合美国UCB、中科院理化所、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共同承担。项目总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国拨经费360万元。

3. 国重点“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防控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研制成果亮相

11月27日,该项目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水下应急封井装置首次亮相。长5米、宽4.8米、高8.7米、重120吨的庞然大物矗立在会场。项目是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联合10家单位承担了此项目,并针对海洋(深水)油气开采重大事故预防与控制难题,开展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防控技术研究,突破重大事故演化及灾变机理、工艺设施完整性检测/监测方法、井喷智能预警与应急救援、防台应急等关键技术瓶颈,研制水下应急封井装置、隔水管防台应急装置等重大装备,搭建起海洋油气开采应急高效救援平台,建成我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3000m水深以内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提升国家海洋(深水)油气开采事故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项目国拔经费为3390万元,项目负责人董星亮,属于“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

4. 国之重器“航空遥感系统”第二架新舟60遥感飞机交付中国科学院

11月27日,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在西安阎良进行了国产新舟60遥感机交付验收。

本次交付的新舟60遥感机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遥感平台,是国家遥感观测领域从无到有的一次“质变”。依托新舟60遥感机平台,中科院将打造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航空遥感系统”,充分利用遥感机平台,加载先进的光学遥感、微波遥感设备和环境大气专用遥感设备,使其成为开展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有效技术手段,以及提高和发展我国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实验平台。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飞行性能最好、遥感设备集成度最高、观测效率最高、空中作业时间最长、航程最大、具有在我国大部分领土飞行作业能力的高性能航空遥感系统。。

5、国重大“CAP1400三代无密封电机主泵关键部件研制”课题通过验收

近日,该课题属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课题的成功验收为SEC-KSB公司后续自主研发与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为顺利实施CAP1400示范工程湿绕组主泵的供货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核主泵被誉为核电站的“心脏”。SEC-KSB是上海电气集团和德国凯士比集团于2008年9月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核电站用泵、阀业务,由上海电气持股55%,凯士比集团持股45%。